◆交織糅雜著漁港文化和多元建筑風格的沙坡尾,在整治提升后,長出了新的“格局” ▲民族路112-114號,建筑延續原有風格,綠化有序,襯托整棟建筑更美麗 ◆提升后的沙坡尾清新雅致,風格多元 寫在前面 隱于鬧市之中,沙坡尾避風塢,數百年來,向世人述說著廈門港的故事,牽系著老廈門人的鄉愁。 而今,交織糅雜著漁港文化和多元建筑風格的沙坡尾,在整治提升后,長出了新的“格局”。樂游漫步其間,多元文化之美,讓人深深著迷。 臺海網8月14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 通訊員 夏思萱/文 沈威吳曉平/圖)思明區借鑒了同為小漁村的意大利馬納羅拉的經驗,對沙坡尾避風塢沿線建筑進行“微改造”,對破損的建筑立面和屋頂進行統一規劃設計。 在修舊如舊的原則下,對建筑立面和屋頂進行“整理”,恢復沿線建筑的閩南特色,每個細節都留住歷史,又展現多元文化和現代藝術感。 物更美人更暖,今年以來,入駐此地的商家,共同成立了商家自治組織,攜手居民發起志愿行動,共同守護沙坡尾。 以“畫”說變,以“說”抒情,《畫說思明》系列報道第五期,走進沙坡尾,在細微處一窺思明歷史文化之美。 講述者 王火明 54歲 喜歡沙坡尾 共同守護它 從一下雨就成“水簾洞”的危房,到如今內外整修一新的小洋房,沙坡尾居民王火明自覺受益頗多,心里滿滿幸福感。 以前只要一下雨,“雨水順著天花板往下滴,鍋碗瓢盆都拿出來接水”。王火明說,特別是家中還有癱瘓在床的老母親,他只好在母親的木床頂上鋪一層防水布,再放幾個水盆接水。 春節前,沙坡尾提升改造時,廈港街道和沙坡尾社區居委會考慮到他家的特殊情況,就請人重新設計并做了全新的門窗、雨披、防水層,外墻也重新粉刷?!拔7孔兂闪诵路浚f萬沒想到?!蓖趸鹈餍χf,更沒想到的是,完美蛻變的“新家”,還于近日成功入選了“沙坡尾·心動建筑”名單。 如今,王火明也成了守護沙坡尾的志愿者之一。每天下午,他都會坐在“新家”旁的巷子里喝茶,一邊照看老母親,一邊盯著沙坡尾木棧道。一看到有人在此騎行,他就會沖出去,上前勸導。他說,“喜歡沙坡尾,就共同來守護它,這樣它才會越來越美”。 ◆沙坡尾的居民們,喜歡在家門口喝茶聊天 ◆水光燈影,沙坡尾的夜景格外迷人 思明快報微信公眾號 吳國斌 50歲 避風塢變干凈 心里更舒服 吳國斌是土生土長的沙坡尾人。6年前,他將奶奶的老雜貨鋪——大學路72號店,重新開張,做起了料理。閑暇時,吳國斌也在沙坡尾一側的門口擺一張桌子,和好友泡茶話仙?!氨茱L塢變干凈了,心里也舒服了!”吳國斌說,兩年前,避風塢內還是蚊蟲扎堆,老鼠亂竄,特別是夏天,太陽一照,避風塢內臭氣熏天,讓人難以忍受。 2015年避風塢清淤,危房得到改造,加上今年外立面整修,違建拆除,整個避風塢都變干凈了,也變得更加動人了。 為了守護沙坡尾,維護改造提升成果,吳國斌和商家、居民自發組織了志愿隊,勸導木棧道不文明騎行,邀請商家響應《沙坡尾文明公約》,做好“門前三包”,共治共管。他們還到路口發傳單,讓更多的人知曉《沙坡尾文明公約》。 除了志愿行動,沙坡尾的老漁民還扮演起文化傳播者,向眾人講述漁民生活,傳授延繩釣等傳統技藝。一些手工達人,還加入沙坡尾公益學堂,讓扎染、薯莨染布等傳統手藝,重新走進居民的視線。沙坡尾正以更加立體豐滿的多元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