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8月25日電福建省第一位持綠卡的外國人潘維廉在廈門生活快三十年了。在這期間,廈門和任何一個中國城市一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最讓潘維廉印象深刻的變化是這里的交通情況。 1988年潘維廉剛來時,整個廈門只有三條公交線路。“公交車是木地板的,汽車尾氣會鉆到車廂里來,上車的時候人是白的,下車的時候就是黑的。”潘維廉笑著說。 這就是當時廈門交通的窘境,而通過這些年的發展,這個城市已經構建起了高架、道路、地下三位一體的立體式交通體系。 現在走進廈門,道路分明,交通便捷。聯通廈門島內外的跨海大橋、沿主干道高架空中的快速公交道、如綠色長帶飄飛市區的空中自行車道以及正在修建的跨海地鐵……這些交通設施不僅方便了市民生活,也彰顯了城市特色。 “四橋一隧”拉近島內外距離 廈門市面積約1700平方公里,是個出了名的“小城”,而主城區所在的廈門島面積不到全市的十分之一,只是這“小城”里的一小塊。雖然小,廈門的常住人口近400萬,且大部分集中在島內,這里人口密度一點也不低。 “如果把廈門市區比作一只手,那么廈門本島就是手掌,當地人稱為島內。本島以外的地區就是島外。五個手指則是連接島內外的交通線路。”當地導游陳燕紅介紹說,五個手指是海滄大橋、廈門大橋、杏林大橋、集美大橋、翔安隧道,簡稱“四橋一隧”。 這些通道減少了繞行,拉近了島內外的距離。市民出行不僅更加方便,還大大節約了交通成本。家住翔安的陳燕紅說,以前,從廈門島內到翔安,必須走廈門大橋,然后再從集美一路繞到翔安,票價8元,車程大約2小時。2008年,集美大橋通車后,從廈門島內到翔安的路程縮短,票價從8元降到5元;2010年翔安隧道建成通車,從廈門島內到翔安大約只需要40分鐘,票價則降到2元。 近年來,廈門不斷推進島內外交通一體化設施建設,現在還正在規劃并建設5條貫通島內外的地鐵線路,地鐵1-4號線和6號線同時建設。地鐵1號線定于今年9月開始體驗式運行,年底正式通車。 空中自行車道倡導綠色出行 而在廈門島內,2008年起,BRT快速公交正式投入使用,系統包括專用車站、高架專用道路和專用車道。今年1月,全國首條空中自行車道——廈門云頂路自行車快速道示范段試運營。 這條全程高架的空中自行車道全長7.6公里,道路都采用綠色為底色,是一個獨立的騎行系統。自行車道也將連接BRT快速公交系統,讓慢行系統、與公共交通網絡結合起來。 “上班族”陳易旻認為,空中自行車道既方便又環保。“我今天專門試了一下,從我住的地方到工作地,騎行空中自行車道只花了10多分鐘,平時我開車也要10多分鐘,如果堵車就更久了。真的很方便。”陳易旻說。 廈門市相關部門表示,希望通過空中自行車道的建設,推進綠色發展,倡導市民綠色生活方式。 到“十三五”末,廈門將有BRT快速公交、空中自行車道、地面公交系統、地下軌道交通三層交通網絡匯聚,形成立體公共交通出行系統。 “如今,廈門的‘四橋一隧’和空中自行車道、BRT等基礎設施建設,既便利了當地市民,也讓國內外游客得以更加便捷地領略鷺島之美。”廈門市公路局的劉奎太說。 |
相關閱讀:
- [ 08-24]贛粵門戶綠色生“金”之路 定南綠色經濟促發展
- [ 08-23]扮靚進島門戶 廈門市嘉禾路“顏值”飆升
- [ 08-22]影版《三生三世》陷粉絲“鎖場”門引爭議
- [ 08-17]金門觀光紅火臺灣旅游遇冷 上半年陸客增加6萬人
- [ 08-13]老人神志不清反鎖房門 消防官兵動用切割機拆鐵門
- [ 05-04]新華社:有人打著武術旗號 做欺詐行騙的營生
- [ 04-25]新華社發文介紹廈門經驗 打造全球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
- [ 01-26]新華社播發通訊點贊廈門市發展 廈門打開“金磚時間”
- [ 01-26]新華社播發通訊點贊廈門市發展 廈門打開“金磚時間”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