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正文
分享到:

“琴島”鼓浪嶼:名流薈萃“精英島”和連接中外“橋梁”

2017-08-29 08:37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責任編輯:劉瑋  我來說兩句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展示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量外國文物珍品,使鼓浪嶼異域風格的建筑遺跡與皇家珍藏的異域物品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鼓浪嶼全景。(廈門日報 王火炎 攝)

鼓浪嶼全景。(廈門日報 王火炎攝)

【編者按】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臨近,人民網記者走進廈門,通過實地探訪、實地體驗,觸摸這座有山、有海、有白鷺的美麗城市,傾聽廈門人共同為這座城市唱的動聽情歌,與您一同感受大街小巷彌漫著的喜迎會晤的濃烈氛圍。敬請關注我們即日起推出的廈門會晤特別報道《鷺游記》。

人民網訊(記者 林長生 實習生 林韋臻)隨著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的臨近,國際目光齊聚廈門,申遺成功后的歷史國際社區鼓浪嶼也無可避免地再次備受矚目。

鼓浪嶼,又稱“琴島”,還有人把鼓浪嶼比喻為廈門的一顆明珠,在這顆明珠里,尋常百姓的家庭音樂,則成為了鼓浪嶼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今年5月份,故宮博物院首次在地方設立的主題分館——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中,展示了不少“海絲”交流的珍貴文物也讓鼓浪嶼在國際化屬性與本土特色中熠熠生輝。

名流薈萃的“精英島”

8月的一天晚上,鼓浪嶼家庭旅館協會會長董啟農將雷厝樂隊請到菜園子音樂餐廳演奏《鼓浪嶼之波》。這只雷厝樂隊是鼓浪嶼原住民的第一支樂隊。此前,鼓浪嶼“申遺”成功喜訊傳來的時刻,雷厝樂隊第一時間在花藤蝸居陽臺花園演奏《鼓浪嶼之波》,讓外界感受到鼓浪嶼的奇特風情。

當晚,董啟農即興操起葫蘆絲和樂隊合奏臺灣民歌《望春風》,他的同窗老友葉建中也拉起小提琴。一時間,典型的云南民族樂器葫蘆絲和雷厝樂隊夏威夷電聲為主的西洋器樂協奏成曲。

從小生活在鼓浪嶼的董啟農,對這座島有很深的感情。他說,島上原住民的家庭音樂會,是歷史國際社區的文脈。這種獨特的鼓浪嶼本土文化,自然而然生成以家庭成員為演出主體,以住宅、庭院為表演場所的家庭音樂會。有這樣的“土壤、氣候、氛圍”,音樂的“良種”就會順其自然地生根萌芽、成長壯大。他認為,學音樂不是為了考級和表演,而是一種發自本心的快樂,這種快樂是最原始的、最民族的,是一個人傾聽自己內心聲音的形式。

鼓浪嶼這樣一座不足兩平方公里的離島,走出不少蜚聲世界的名人。“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著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在鼓浪嶼結婚,從鼓浪嶼走向國際舞臺。董啟農說,不包括在島上住了20多年的盧嘉錫院士,鼓浪嶼還走出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2個中國工程院院士。此外,不僅有著名的鼓浪嶼合唱團,鼓浪嶼還曾走出了聞名遐邇的世界級指揮家陳佐湟,鋼琴大師殷承宗、許斐平、許斐星、許興艾,歌唱家林俊卿、周淑安、吳天球、吳培文、莊德昆等人。鼓浪嶼最多時有500多位外國人、200多位傳教士在島上生活。這座小島,體現了多元和包容的文化。

1955年以前,廈門的外匯收入(很大程度上就是僑批)占中國整個外匯收入的一半,天一信局創辦者郭有品在廈門就有好幾個僑批分點。此外,1920-1930年,華僑在鼓浪嶼建造了1024棟別墅。文史專家、原廈門博物館館長龔潔則告訴人民網記者,鼓浪嶼曾經富可敵國,是世界財富最多的一座小島,也是名流薈萃的“精英島”。

連接中外文化的“橋梁”

“廈門的典型特色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在廈門又可以說是華僑文化。”龔潔說,不少華僑祖籍是漳州、泉州、浙江南部、江西東南部、廣東北部(潮州、汕頭和梅州)等地。當年,廈門到東南亞有碼頭和航線,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等國的華僑很多是從廈門口岸走出去的。

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廈門,近代以來像“橋梁”一般連接著中國與世界。鼓浪嶼也因為獨特的歷史原因,留下了許多中外文化的印記。

位于鼓浪嶼鹿礁路16號原英國領事館舊址,現在是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所在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后,西方列強先后在廈門設立領事館、總領事館,其中大多數設在鼓浪嶼。1903年,鼓浪嶼公共地界成立后,共有13個國家的領事機構在鼓浪嶼辦公,留下了一批領事館或官邸舊址。這些歷史建筑遺存成為了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今,鼓浪嶼以新的形式體現自己對外交流窗口的作用。在廈門市鼓浪嶼救世醫院及護士學校舊址,故宮博物院設立了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陳列保管部主任萬秀峰表示,這是故宮博物院走出北京的首次嘗試。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展示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量外國文物珍品,使鼓浪嶼異域風格的建筑遺跡與皇家珍藏的異域物品相互輝映、相得益彰。它將歷史風貌建筑、人文歷史底蘊和其他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使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往的歷史在當下“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下真正地鮮活起來,也使超越國界的藝術之美能夠讓更多海內外觀眾享用。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