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廈門離世界有多遠?
從獲得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人居獎等開始,廈門已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美國一家權威研究機構預測了《2025年全球最具活力城市的排行榜》,中國有29個城市入選,廈門排在全球第42位。
今年4月,全球權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機構GaWC,發布2016年世界級城市排名,廈門成功上榜,列入世界城市的“三線中”。7月,“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入選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把廈門推到了世界的聚光燈下,廈門已站到世界舞臺之上。
評價一座城市是否為國際化城市,目前較通用的標準有三大類。第一類為經濟發展指標,第二類為生活水平與社會發展指標,第三類為城市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指標。
根據這三大類,海峽導報記者查找資料、走訪基層,挖掘廈門的“十大國際范”。我們堅信,今天廈門呈現的“國際范”,明天將在國際上呈現一派“廈門范”!
400多年前,一壺清茶從廈港起航,香飄世界。
17世紀,海上運輸進行的全球性茶葉貿易活動中,廈門是“海上茶葉之路”的重要口岸。1610年,在爪哇萬丹,荷蘭商人首次購到了由廈門商人運去的茶葉。164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廈門設立辦事處購買茶葉,再經印度運到歐洲。
18世紀到19世紀中期,廈門茶葉出口達到鼎盛。1842年,廈門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國洋行壟斷廈門茶葉出口,運往歐美。
1000多年前,一盞青瓷從同安走出,遠銷海外。
1956年,故宮博物院古陶瓷專家趕往廈門同安汀溪水庫。施工挖掘出大量的瓷片、窯具,被發現有大量卷草紋和蓖紋青黃釉碗,經進一步考證,正是歷史上的“珠光青瓷”。
珠光青瓷的燒制年代應為北宋起至宋元,高峰在南宋,同安窯系的瓷器不僅曾遠銷日本、菲律賓、朝鮮等20多個亞洲國家和地區,連東非、地中海沿岸都能見到其遺跡。
一盞瓷、一壺茶,都是廈門對外開放的歷史見證和文化符號,都和港口有關。珠光青瓷從汀溪隘頭的古渡啟程,即現在的汀溪水庫;到草仔市碼頭,今祥平街道過溪村東岸的大榕樹下,小木舟換大帆船;后到泉州港,沿海上絲綢之路。而茶葉走的是廈門港。明初,泉州港衰落,漳州月港代之而起(今龍海市海澄鎮),后月港泥沙淤積,港灣淤塞,作為月港出海口的廈門港,自然地登上了世界貿易舞臺。
90歲老茶師 一壺茶四代飄香
90歲的張乃英老先生,是福建省知名茶葉專家,被譽為閩南烏龍茶審評的權威。他長期主管出口茶葉質量管理,1958年~1966年,曾創造連續八年出口茶葉100%達標的紀錄。
閩南茶葉之所以能成為當時風靡一時的出口之大宗,茶葉的品質是“命脈”,它直接關系到出口量的升降。
張家四代,一壺茶葉,世代飄香。
張乃英他出生在安溪老茶鄉大坪,祖上都是茶農。從懂事開始,在耳濡目染中,他就開始接觸茶葉。少年時,他在廈門“云記茶行”當過店員。1953年,福建省茶葉公司在安溪官橋招考茶葉技術員,他以優異成績被安溪茶廠錄取。
第二年春天,他被派往正在籌建中的福建省漳州(安溪)茶廠,主管茶葉的收購、出口加工的質量管理,直到1958年安溪茶廠正式投產,漳州茶廠也從此獨立建廠。老先生在漳州一干就是35年,直到1988年退休。
張乃英妻子的娘家也是茶葉世家。老丈人在大坪開墾了大片的茶園,設立“香圃茶莊”;老丈人的弟弟很小就到印尼謀生,后來開設了“老芳飲”茶行,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精心加工制作的烏龍茶,當時也是通過廈門港口出口到印尼給弟弟經銷,“當時一趟貨輪要歷經個把月左右,才能運達印尼棉蘭”。
由于質量穩定,銷量不斷增加。掙到錢后,弟弟便寄錢回來,哥哥在廈門鎮邦路置地建造了4層洋樓,在老家安溪大坪建了“杏林樓”大宅暨“香圃茶莊”,歷經85載雄風猶存。
退休后,張老在廈門頤養天年,每天最喜歡的還是品茶。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大女兒和三女兒,都繼承了他的事業,外孫是農大茶學科班出身,他們或在廈茶上班,或是經營茶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