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件件實事增進民生福祉,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陳泥 圖/記者 林銘鴻)安居樂業,這是百姓的樸素愿望。廈門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實現百姓“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生態宜居”的目標,增加公共服務領域投入,完善民生保障長效機制。醫療衛生、基礎教育、保障房建設、社會保障……一個個民生實事項目的實施,惠及并改變著每一位市民的生活,讓百姓的獲得感不斷提升。
將教育作為民生保障的重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廈門市始終把加大教育資源供給、提升教育質量水平等,作為民生保障的重點。
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廈門八類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中學生正式告別了“學費”。記者了解到,去年市財政局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優先發展教育戰略,采取多項政策措施,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在對所有民辦學校就讀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按標準免除學雜費后,去年秋季起,普通高中困難家庭學生也享受到了免學費這一優惠政策。
財政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市級財政在教育方面投入28.7億元,支持新改擴建中小學校項目58個,開工建設公辦幼兒園22所,新增學位2.6萬個;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名校出島戰略;完善中小學、中職院校生均保障機制,制定班主任考核獎勵等激勵政策;改革高校撥款體系,推動高校內涵式發展;實現教育學位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
今年,“教育增量提質”仍是廈門財政民生支出的重點。據了解,市財政預算安排35億元,將用于落實廈門新一輪中小學、幼兒園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擴大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資源,著力緩解學位緊缺情況。廈門還將繼續完善教育生均經費標準體系,加大“名校長+教師”等優秀人才引進和培訓支持力度,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提高全市的教學質量水平。
提高保障水平筑牢民生底線
無論到全國哪個城市,只要當地有開通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的定點醫療機構,廈門人就可以掏出自己的社會保障卡,直接刷卡結算住院醫療費;為全部常住人口投保巨災保險、大病保險,受災、患病市民最高分別可獲20萬元、50萬元的保險賠付……
社會保障體系的利民、便民、惠民,已經成為廈門的又一張“城市名片”。近年來,廈門市先后出臺了《廈門市最低生活保障辦法》修正案、《廈門市醫療救助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初步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其他專項救助為補充的“應保盡保,分類實施”社會救助保障體系。
據統計,2016年,全市共發放低保資金8575萬元,其中城鎮低保支出6383萬元,農村低保支出2192萬元,惠及城鄉低保對象13929人;全市醫療救助支出5269萬元,惠及24.3萬人次。
此外,近年來廈門還不斷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建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動態調整機制,實現補助標準與最低工資標準同步上調。2017年,城鄉低保標準統一為720元/人/月,較2014年的525元/人/月標準增長37.1%,遠高于同期居民消費價格增長水平,有力保障了低保對象的生活水平。2016年12月,市政府還出臺了《廈門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辦法》,對符合條件的特困人員給予超過低保標準的特困人員救濟補助。目前,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為低保標準的150%,2017年標準為1080元/人/月。
讓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
房前屋后便是超市,社區十幾路的公交線路經過,環境優美、綠樹成蔭、安全放心、志愿服務更是成為品牌。提起現在在高林居住區的生活,環衛工人鄭金星贊不絕口。“當時的保障房,解決了我住的問題,更讓我住得安心、住得舒心。”鄭金星說,如果當時沒有這套保障房,自己很難解決這一住的問題,“現在社區非常熱鬧,完善的配套建設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社區的活動中,大伙就像一家人,住在這里很幸福。”
同屬于住房保障體系內的,還有保障性租賃房。同樣居住在高林居住區的林阿姨從2009年開始,就申請上了保障性租賃房。林阿姨說,這套租賃房讓自己和女兒足以遮風擋雨,不用再看房東要提價的臉色,也不用再花大錢去外面租房。
圓宜居夢,暖百姓心,解決群眾安居問題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從2006年開始,廈門率先在全國提出并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把實現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作為長期堅持實施的民生工程,形成配租方式的保障性租賃房、公共租賃房和配售方式的保障性商品房三種類型,滿足了不同群體的住房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進一步擴大住房保障政策的覆蓋面,一個多層次、廣覆蓋的住房保障體系在廈門已基本建立。財政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6年廈門啟動保障房項目建設至今,市級財政共投入建設資金136億元,目前已開建保障房約9萬套,其中已建成5.3萬套。
2017年至2020年,廈門全市還將計劃投資超400億元,滾動建設43個保障性住房項目,推進翔安新店地鐵社區、同安祥平地鐵社區、馬鑾灣地鐵社區、新陽居住區和九溪小區等保障性住房建設,至2020年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0萬套以上。
廈門老年人幸福指數最高
去年12月8日,《中國城市養老指數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共統計了全國4個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的養老指數排名。其中,廈門養老指數最高,最適宜養老,在廈門的老年人,全國最幸福。
近年來,廈門“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先后被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確定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地區、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2015年,廈門在全省率先開通和啟用養老信息化平臺暨“12349”全國養老專用號,去年底又發行了“市民養老服務卡”,養老需求實現了“一號通”“一卡通”。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先后出臺20余項涉老惠老政策。在原有政策基礎上,今年3月又出臺專門文件,對社會資本舉辦養老機構予以財政扶持。2015年起,廈門還出資為本市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險。近三年來,市區兩級財政共安排資金約3100萬元為廈門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購買老年人意外傷害險。
近幾年來,在居家養老的基礎上,廈門也全力支持推動各種形式的養老機構建設,按每建成一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分別補助150萬元、17萬元及12萬元標準,目前市區兩級財政已累計投入6600多萬元。廈門還在著力打造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2020年將實現社區居家養老全覆蓋。
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為了廈門人的幸福感的不斷提升,廈門市正砥礪前行,一項項惠民政策在實施,一批批民生工程正在推進……讓更多人更好地共享發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