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 推行“院會合一”,老人家門口“打卡上班” 70歲的林詩國每天都會到馨樂園“打卡上班”,“很多老人很無聊,身邊說話的人都沒有。”老人說,“在這里,大家可以聊天,還能找到熟人,找到牌友,所以都愿意來,最重要的是開心。” 這得益于灌口鎮在鐵山社區推行“院會合一”模式,將社區老年協會與幸福院(居家養老服務站)合并運營,依托幸福院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優勢,利用入駐的社工解決老年協會沒人管理的問題。在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的運營管理下,協會活動采取“打卡積分兌換禮物”的方式,深受社區老人的歡迎。 截至目前,集美區已建成7家農村幸福院,在建11家,建成后將新增幸福院床位122張。今年內,將完成灌口鎮、后溪鎮、杏濱街道等計劃內的11家幸福院建設任務。到2020年,集美區將實現全區每千名戶籍老年人養老床位數達40張,養老服務逐步覆蓋全區常住老年人口,實現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養老服務覆蓋率100%。 【出行】 實施“暢通工程” 打造市域“半小時交通圈” “我每次在集美都不用擔心停車問題,景美、路好,出行很舒心!”家住島內、在集美工作的陳清源女士說,便捷的出行和優質的生活圈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近年來,集美區不斷加快實施“暢通工程”。緊扣打造市域“半小時交通圈”和廈漳泉“一小時交通圈”目標,力爭2020年城市建成區平均路網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構筑“環射線為骨干、六橫六縱”的路網體系。同時,通過建設立體停車庫、利用空置儲備用地、公園、操場等公共地下空間等方式,今年全區計劃投用停車位782個,到2020年全區擬新增停車位8000個。 “騎著自行車慢行在集美的大街小巷中,這是一種享受。”集美大學陳芷晴同學說,來集美的這兩年,騎行是她“感受”集美的重要方式之一。 目前,集美區根據“組團成網、綠道串聯、聯系島內外”的規劃思路,依托軌道、BRT交通走廊形成公共自行車主軸線并向周邊輻射:結合轄區廣闊的休閑景觀資源、公園、休閑綠地、防護綠地等,規劃建設多條慢行綠道,形成“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的低碳出行方式;依托高集海堤慢行通道,實現集美區與島內自行車高(快)速路網銜接;建成集美新城慢行系統一期工程,結合濱海岸線和景觀提升,串聯馬鑾灣、杏林灣、集美舊城、環東海域等,實現集美區與島外各區的慢行系統銜接。 |
相關閱讀:
- [ 09-04]集美新城七年美麗蛻變 鑄就廈門跨島發展新樣本
- [ 09-03]集美在治水去污倡導垃圾分類上下功夫 打造清新生態宜居地
- [ 09-03]廈門集美區:弘揚嘉庚精神 塑造城市品格
- [ 09-02]集美“音樂劇女孩”想讓全世界聽見“廈門聲音”
- [ 09-01]集美志愿者鳳林灣凈灘護林 做海洋生態守護者
- [ 09-01]高清組圖:集美鳳林灣——白鷺低飛漁歌悠揚
- [ 08-29]集美志愿者義務守護社區平安 彰顯文明底色
- [ 08-29]集美區道交辦為民辦實事 今年來整治13處交通安全隱患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