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參觀廈門“破獄斗爭”舊址。 郭航攝 廈門晚報訊(記者 戴懿)600多年的明代古城墻,靜臥在思明老城中,這是廈門建城歷史上遺存至今的文物;位于鷺江道的大清一等郵局,受理了中國第一單郵政業務,并蓋下第一個官方郵政日戳;青山埋忠骨,在金榜山麓,有著民族英雄陳化成的墓……中心城區的一個個文物點,串起了廈門數百年的發展歷史。保護這些文物,就是留住城市的“根”。 在健全保護機制、激發全社會參與文物保護方面,廈門走在全國前列。從政府到部門,社區到群眾,他們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爭做文物守護的踐行者、傳播者和引領者。 |
相關閱讀:
- [ 09-03]將文物保護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廈門走在全國前列
- [ 08-29]鼓浪嶼外國文物館迎來50件痕都斯坦玉器 曾讓乾隆珍藏
- [ 08-25]廈門博物館讓千年文物“說話”塑造獨特文化坐標
- [ 08-14]“文物認養”須有所為有所不為
- [ 07-18]思明區文物保護志愿者培訓會第四期活動吸引上百名志愿者
- [ 07-02]廈門:持工會卡參觀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享5折門票
- [ 06-22]廈門同安五處文物今年將修繕 吳必達故居已進入設計階段
- [ 06-06]思明區文物守護志愿者認領鼓浪嶼上的文物 定期檢查文物情況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