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 宗祠內設立家風家訓館,展現和傳播精神遺產 推開思明區錢爐灰埕巷2號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清代的典型宗祠建筑。飛檐氣勢恢宏、藻井層層斗拱疊架。這便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江夏堂,由中國最后一位“武狀元”黃培松在清宣統二年(1910年)奉旨建造,被譽為“廈門最具藝術價值的老建筑之一”。 江夏堂于2011年底完成了保護修繕,成為政府和民間共同出資完成文物修繕的新樣本。合理利用讓文物“說話”,是文物保護的方針。在區、街以及黃氏宗親的共同努力下,江夏堂還掛牌“思明區家庭建設教育基地”和“江夏堂家風家訓館”。流傳上千年的黃氏家風家訓,是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在展館里,它以更加直觀的形式進行了展現與傳播。 思明老城的魅力,在于街巷中轉角便能遇到的遺跡和名人故居。近年來,思明區規劃了多條街巷游線路,本地居民、學生當起講解員,不僅讓市民更加了解本土文化,也通過旅游帶動了歷史文化的傳播。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思明區開啟了紅色文化工程的新篇章。通過制作安裝一批石碑、石牌,組織紅色經典街巷游、發布紅色文化地圖,創作《破獄斗爭》動漫宣傳片等一系列舉措,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
相關閱讀:
- [ 09-03]將文物保護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廈門走在全國前列
- [ 08-29]鼓浪嶼外國文物館迎來50件痕都斯坦玉器 曾讓乾隆珍藏
- [ 08-25]廈門博物館讓千年文物“說話”塑造獨特文化坐標
- [ 08-14]“文物認養”須有所為有所不為
- [ 07-18]思明區文物保護志愿者培訓會第四期活動吸引上百名志愿者
- [ 07-02]廈門:持工會卡參觀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享5折門票
- [ 06-22]廈門同安五處文物今年將修繕 吳必達故居已進入設計階段
- [ 06-06]思明區文物守護志愿者認領鼓浪嶼上的文物 定期檢查文物情況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