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 郭欽轉 王曉萍 吳宇豪)有一種奉獻叫“小白鷺”,有一種付出叫“小紅帽”……他們所有的艱辛、努力和包容,都用熱情、微笑和付出呈現,令人肅然起敬。
籌備“金磚”、服務“金磚”、保障“金磚”———一場國際盛會的成功舉辦,凝聚了太多廈門人的心血。會晤志愿者、社區志愿者、社區網格員、社區工作者,還有各行各業默默奉獻的廈門人,用一個個細小的故事,彰顯出廈門人的家園意識。通過廈門會晤,向全世界展示了廈門文明之城的精神底色,如點滴星光,匯聚成廈門城市形象的璀璨星河。
“金彩廈門人”,我們有一筐的“金磚”故事,想要講給您聽!
“小白鷺”熱情服務展風采
時針指向9月5日下午,對復旦大學大四學生吳白玫來說,她的志愿任務已經完成了。按照排班,她的最后一班是到中午12點,然而她并沒有離開,而是選擇堅守崗位。15:00,在廈門會晤新聞中心咨詢臺,身著廈門會晤志愿者服裝的吳白玫,青春飛揚,熱情洋溢!“我再看看還有沒有需要幫忙的事。”在幾天的廈門會晤志愿服務過程中,吳白玫利用自身的語言優勢,幫助了許多外國記者。時間雖短,但吳白玫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認識到了不少朋友。
時間再轉回到9月4日14:00,廈門會晤志愿者陳睿和徐心嵐正忙著接電話。她們用脖子夾住電話,一邊與電話那頭的媒體記者對話,一邊用電腦錄入信息。掛斷電話后,兩位姑娘趕緊一一核對剛剛錄入的信息,并形成郵件發至對方郵箱,確認相關采訪行程。在整整一個星期的志愿服務時間里,陳睿和徐心嵐至少接打了150個電話,發出了上百封郵件,審核上百份表格,協助中外媒體記者開展廈門會晤場外采訪工作。
參加廈門會晤報道的記者了解到,像吳白玫等志愿者,為了能在早上5點前趕到場館,往往凌晨3點就要起床,搭乘4點前往場館的大巴。廈門會晤的成功舉辦,離不開這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們,他們用微笑和細致的服務,展現出廈門人的文明素質和人文魅力。
在幕后做志愿服務的陳睿和徐心嵐,很羨慕場館內的志愿者,但她們一直盡全力做好幕后志愿服務,用細心和負責任的態度,實現“零差錯”的目標,為廈門會晤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這些志愿者能力的提高,還要歸功于那數十場培訓。全市10所高校、超過3萬名大學生,經多輪筆試、面試和體測,最終從中選出2000多名廈門會晤志愿者,他們共同的名字叫“小白鷺”。
廈門會晤志愿者迎接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友人,為此,今年7月至8月,廈門團市委組織了數十場培訓,涵蓋外語、禮儀、媒體素養、消防應急知識、基礎救護知識、廈門市情介紹,以及志愿者團隊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內容。臨近廈門會晤,根據各用人單位以及各部門的具體要求,團市委把廈門會晤志愿者投放到各個崗位,開展實地演練。崗前培訓力求場景逼真,接近“實戰”。如此一來,才有了眾人在廈門會晤上見到的志愿者風采。
點贊
志愿服務讓廈門更美
正如廈門市委市政府在《致全市人民的感謝信》中說的:“在會晤籌備過程中,廣大市民用汗水加智慧、奉獻與包容、熱情和微笑,立足崗位建功立業,踴躍投身志愿服務,讓廈門這座魅力之城贏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贊譽。感謝大家凝心聚力、攜手并肩,為城市有序運行、社會平安和諧獻計出力;感謝大家無私奉獻、熱情參與,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全國文明城市的風采;感謝大家包容理解、顧全大局,對籌備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共同塑造了廈門的靚麗容顏、開放胸襟和文明底色。”
榮耀屬于全市人民,我們為可敬的廈門人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