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藝術學校學生在廈門會晤文藝晚會上演繹南音“四寶”。
李鑫(左)在《畬族婚典》中擔任領舞。
▲廈門藝術學校培養了大批優秀藝術人才。
▲節目《海·風》排練現場。
“小白鷺”演繹《惠女風情》。
廈門日報訊(記者陳冬 通訊員 李莉莉 黃希耳 趙崇周 曉曦蔡榕 圖/廈門藝術學校提供)
獻演完廈門會晤文藝晚會《揚帆未來》節目,“小白鷺”演員李鑫并沒有太多時間休息,18日,他又和廈門藝術學校、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蹈團的伙伴們,登上了金磚國家文化節之“金磚國家民族舞晚會”的舞臺。
將時間撥回到9月4日晚8點,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文藝晚會向世人揭開神秘面紗,廈門藝術學校的老師們幾乎都守在電視機前,看到鏡頭里一張張一閃而過的熟悉面孔,內心百感交集。校長崔勇尤為激動,“真心為他們感到驕傲。”
曾經的“小白鷺”――晚會執行總導演章東新,分場導演馮蔚、顏荷、唐巍峰,編導郭勇濱、傅舜國,加上25名“小白鷺”演員、119名廈門藝術學校舞蹈專業學生……他們的集體亮相,不僅向世界展現了“小白鷺”的精湛實力和“精誠勤奮、敬業奉獻”的廈門藝校精神,也見證了“校團合一”培育人才、傳承有序、振翅齊飛的成功實踐。
【幕后故事】
廈門藝術學校:年輕學子擔當重任 一曲南音驚艷全場
40名清一色的女生,手持南音“四寶”,清秀古典的裝扮、整齊劃一的擊打,與壓腳鼓的“對話”驚艷全場。
除了這40名女生,還有79名廈門藝術學校的學生參與了《海·風》《海·韻》兩個篇章、3個節目的演出。年僅十四五歲,何以能擔當如此重任,順利圓滿地完成任務?靠的就是“無怨無悔,全力以赴”的吃苦精神。
從6月中旬開始參與演出排練,直至9月4日演出結束,歷時82天。炎炎夏日里,學生們犧牲暑假休息時間,平均每天排練6-9個小時。連續在高溫天氣下辛苦排練,很多學生出現了感冒發燒、中暑嘔吐的癥狀,但他們在就診后,主動要求上臺繼續排練。感冒、咳嗽的學生有時候還會瞞著老師,堅持不請假,生怕耽誤了排練進程。
參加南音“四寶”表演的40個學生,完全零基礎。時間緊、任務重,同學們咬緊牙關,利用休息時間主動加強訓練,僅用一周時間就掌握了基本打法,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排練任務,得到了導演組的充分肯定。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拼勁”,稚嫩的雙肩扛起了重擔,出色完成任務。
小白鷺民間舞蹈團:夜以繼日赤腳練習 完美展現“惠女風情”
在《海·韻:畬族婚典》中,那對新婚夫婦的幸福神情讓人過目不忘。沉靜、優雅、俊美的新郎官,就是“小白鷺”主要演員李鑫。李鑫2004年進入廈門藝術學校學習,畢業后成為“小白鷺”演員。在團期間,他承擔了許多重要角色并屢獲大獎。為了飾演好新郎一角,李鑫惡補了一番畬族文化,與寧德市畬族歌舞團同行的交流,成為他的必修課。此外,他還要兼排第一篇章《海·風》的領舞B角。
作為“小白鷺”第三代資深演員、廈門藝術學校96級舞蹈班優秀畢業生,卓然忘掉一身病痛,依然和團友們同心協力參加本次演出。演員于馨作為“惠女風情”領舞B角排練了2個多月,為A角來到時的順利交接默默付出辛勞。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副主任林乃楨說,在這段舞蹈中,為了呈現惠安女輕盈柔美的形象,導演要求所有演員必須光著腳,“2個多月的排練,她們腳上的繭長了又脫,新長的肉經過幾天便磨出薄薄的繭,經常血肉模糊。”但是,她們都沒有放棄,以最優美的舞姿展現在世人面前。
此番登上國際舞臺,“小白鷺”幾乎傾團而出,每一天的排練,都要持續12個小時甚至更長。一個個夜以繼日,一次次嚴格審查,參加排練的所有舞蹈演員頂著高溫酷暑,加班加點毫無怨言,不言休息,不言放棄,終于將創作理念和演出效果達到了最完美的呈現。
【特寫】
見證“校團合一” 舞出精彩人生 他們都曾是“小白鷺”
章東新與馮蔚:夫妻上陣編導晚會
章東新和馮蔚伉儷,在這場晚會中擔任著重要角色――章東新是執行總導演,馮蔚主要負責《海·韻:南音隨想》的編排。
其實,早在20多年前,他們就是“小白鷺”的優秀編導,轉戰北京中國東方歌舞團后,為了廈門會晤,又與“小白鷺”一起迎接歷史性的新挑戰。
章東新和馮蔚1993年從北京舞蹈學院畢業后,便分配到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蹈團擔任編導。在廈門的12年間,“小白鷺”為他們提供了很好的創作土壤,他們也為“小白鷺”創作出《小河淌水》《高原云蹤》《孔雀飛來》、《鳥仔》等經典作品。
時至今日,“小白鷺”團員和廈門藝術學校師生還親切地稱章導“老師”,稱馮導“馮媽”。
顏荷與唐巍峰:同窗重返“小白鷺”
《海·韻:惠女風情》的編導顏荷與《海·風》的編導唐巍峰是廈門藝術學校93級同班同學,畢業后同在“小白鷺”擔任舞蹈演員,之后又相繼考入北京舞蹈學院深造。
畢業后,顏荷得到著名導演陳維亞賞識,進入中國歌舞團,工作不到一年就被舞蹈家楊麗萍相中,成為她的第一位弟子,領銜主演《云南印象》近百場。顏荷的兩部舞蹈劇場作品《水語》《無間》多次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此次編排的《惠女風情》,她是受到廈門詩人舒婷作品《惠安女子》中“這樣優美地站在海天之間……你成為風景,成為傳奇”的啟發,引起無盡的情思、創意。憶起在藝校的學習生涯和老師對自己的幫助,顏荷一直心懷感恩。
唐巍峰畢業后,便師從恩師章東新、馮蔚,導演過國際、國家級大型演出活動近30場,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在這次的創作中,唐巍峰與郭勇濱、傅舜國兩位學弟合作得十分愉快,完成了《海·風》等重要作品。他說,為母校爭光,為國家出彩,是最幸福的事。
郭勇濱:年輕導演“挑大梁”
晚會的第一篇章《海·風》為觀眾留下大氣、磅礴、唯美的印象。“小白鷺”編導郭勇濱承擔了該篇章的編導任務。
“為了這短短的八分鐘,幾位年輕導演絞盡腦汁,時常聚在環島路,面對波濤翻滾的大海尋找創作靈感。”郭勇濱回憶說,經多次反復出方案、修改,最終認準要化繁為簡、海天一色,由80位舞蹈演員用優雅的舞姿,完美表達了天風海濤及和平樂觀、奮發向前的主題。
郭勇濱在“小白鷺”當演員期間,就充滿創作欲望和藝術追求的夢想。他考入北京舞蹈學院現代舞編導系,畢業后毅然選擇回到廈門,報答母校,報答舞團。
投入此次晚會創作,郭勇濱說自己學到了很多新的觀念――在探索中找到觀賞性和藝術性的平衡點,學會更準確、更合理、更出彩地將地方文化呈現在國際舞臺。尤其是在與章東新、馮蔚等前輩的接觸中,郭勇濱暗自下定決心:要為“小白鷺”創作出更多佳作,為延續“小白鷺”的輝煌盡自己的力量。
傅舜國:從演員轉型優秀編導
傅舜國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阿國”,在“小白鷺”當了15年主要演員后,他轉戰幕后。這次,他有幸被選拔擔任第三篇章《海·韻:南音隨想》、第五篇章《海·夢:揚帆未來》的編創工作。
演出任務圓滿完成,把幽雅清和的南音做到如此精美絕倫,既典雅又現代,令人贊嘆。傅舜國說,觀眾的贊譽是對他轉型以來最大的肯定。
【成功經驗】
“校團合一”:培養廈門特色人才國際舞臺綻放異彩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崔勇說,沒有“校團合一”的創新模式,沒有“小白鷺”20多年來堅持傳承和挖掘閩南文化優秀元素,就沒有廈門會晤文藝晚會上的精彩表現。
廈門是一座具有藝術氣質的城市,它為藝術的開放提供了無數的可能。在這樣的沃土中,廈門藝術學校通過創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出獨具廈門藝術氣質的學生。
今年,是廈門藝術學校建校59年,這所學校早已成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藝術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不僅學校培養的一大批優秀戲曲人才,活躍在各大舞臺,舞蹈學科教育也在全國名列前茅。學校和北京舞蹈學院共同培育的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前身是1993年組建的廈門小白鷺民間舞團,如今的“小白鷺”已成長為海內外知名的中國民族民間舞專業表演團體。
從一開始,廈門藝術學校和“小白鷺”之間,走的就是與國際接軌的專業舞蹈團分類管理的新路,填補了中國舞蹈界的一個空白。“校團結合”的模式,成為國內舞蹈界的經典,在全國文藝演出團體中獨樹一幟。
2012年9月,廈門小白鷺民間舞團正式劃轉為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與廈門藝校的關系從“結合”上升至關系更為緊密的“合一”,為學校探索產學研相結合的藝術職業教育之路提供了平臺。
正是這種尊重藝術規律、尊重教育規律的培養模式,通過“校團合一”的平臺,雙方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教學相長,達到了“三部曲”的效果――學校培養的人才可以不斷補充到舞團,舞團的實踐又促進了學科建設、雙師型隊伍的培養,提高了人才質量。而每一次的演出,又是無形的品牌推介,有效地擴大了學校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校團合一”還為閩南民間舞體系的建立和傳承提供了保障。
崔勇說,廈門藝校一直將質量、特色作為立校之本,當然,硬件建設的步伐也會抓緊跟上。得益于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文廣新局、思明區委區政府等部門對藝校和“小白鷺”的關心與支持,目前,學校四期工程建設已經展開。項目建成后,將破解學校現有教學設施過度飽和的問題。
【關注】
廈門藝校優秀學子為地方戲曲“輸血”
華麗的舞臺,恢宏的場景,南樂團三代同堂,齊心協力呈現古樂經典《百鳥歸巢》,向世界展示“南音”的魅力,傳達出今日的鼓樂升平、盛世輝煌,成為廈門會晤文藝晚會上的一大亮點。
長期以來,廈門市南樂團委托廈門藝術學校培養南音人才。這次勇挑大梁的90后都是11級南音班學子,僅有三年的樂團經驗,就在廈門會晤文藝晚會這樣的重大演出中不負眾望,克服困難,出色完成任務。
扮演大唐公主的許達妮,將整首樂曲的點睛之筆演繹得完美無瑕。為了這句清唱,許達妮反復練習,連在休息室也不放過,以至在隔壁休息的歌仔戲和高甲戲演員都學會了,張口就跟著唱。為扮演大唐公主一角,她必須穿著3寸半高的鞋子上場,保證步履勻勻平穩、落落大方。
許達妮的同學何鴻濱,扮演“五少芳賢”之一,為了角色需要,要學會從未觸及的三弦。“時間只有2個月,是巨大的挑戰和歷練。”雖說如此,何鴻濱還是成功拿下這個角色。
現任廈門市南樂團團長的楊雪莉,是廈門藝校89級南音班畢業生。她說,當年學校培養了她,現在她作為團長,又與學校攜手辦學,感觸頗深。“不僅有‘校團合一’,‘團校合作’的辦學理念更是意識超前,效果突出。近年來,學校教學水平越來越高,培養的學生基礎扎實,綜合素質強,藝術水平和文化修養高。”
除了廈門市南樂團以強大陣容為廈門會晤文藝晚會傾情出演外,參與演出的廈門市歌仔戲研習中心、廈門市金蓮·高甲戲劇團、寧德市畬族歌舞團、華祥苑茶藝表演隊的演員中,大多也是廈門藝校歌仔戲、高甲戲、舞蹈及茶藝班的畢業生。令人欣喜的是,舞臺上那些童真稚氣的小演員也有不少是廈門小白鷺業余藝校的學員。廈門藝校的學子們心手相連,同臺圓了藝術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