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遷 從吟詠憂國憂民的傷感,到歌頌國家強大富饒 菽莊吟社顧問、鼓浪嶼老文化人蔡文田認為,百年前菽莊吟社的詩作,不論詠物或以物抒情,都離不開吟侶們愛國愛鄉情似海。 何丙仲說,廈門的花很多,春秋兩季花開得最好,因此菽莊吟社的節事活動、雅集都跟賞花有關,主要集中在春秋兩個季節。中秋節以賞菊為主,雖然花前月下,但家國情懷都在詩中體現,這也是菽莊吟社的最大特色。菽莊吟社與上海南社并稱為當時中國兩大詩社。 百年后的今天,廈門更加國際化,鼓浪嶼入選世界文化遺產,重啟后的菽莊吟社詩作也有了新的時代特點。菽莊吟社秘書長牛福泳介紹,目前菽莊吟社成員有51人,包括業內專家、作家、主持人、教授等,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詩歌作品。許多人也專門為今年的中秋佳節創作了詩歌,內容主要表現鼓浪嶼美景,歌頌祖國的強大富饒,與百年前詩人們憂國憂民的傷感之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傳承 弘揚詩歌文化,有助于推動琴島歷史文脈傳承 據了解,第十五屆廈門中秋文化節將持續至10月19日。本屆文化節以“傳承文脈·遺韻長流”為主題,除了主題活動外,還有多個配套活動,包括“民俗之旅”景區游客互動博餅文化體驗;溫馨團圓進社區,慰問鼓浪嶼社區居民和百合托老院;溫馨團圓·中秋月滿“星”希望,與福建省自閉癥康復教育協會、思明區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攜手共同舉辦月餅DIY活動,邀請“星兒”與家人一起動手自制月餅。 鼓浪嶼管委會副主任張順彬表示,今年將菽莊吟社的活動納入中秋文化節,既能體現中秋的特色,又能夠重現菽莊吟社早先吟詩作賦、賞菊觀月的歷史場景,通過活動傳承鼓浪嶼的詩歌文化。鼓浪嶼的文化脈絡是多元文化的交匯,詩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傳承好詩歌文化,對推動鼓浪嶼整個歷史文脈的傳承,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何丙仲建議,未來利用菽莊吟社這個平臺,每逢重要節日或者活動,以詩社的名義向海峽兩岸征集詩歌,利用詩歌形式表現盛事現象,為鼓浪嶼的將來留下文化精品。 賭月餅 菽莊吟社成員黃瀚創作于1937年 六子齊頭任變翻, 街頭巷尾笑言喧。 科名久已遭人唾, 猶集群兒搶狀元。 世界的鼓浪嶼(節選) 詩人張軍民創作于2017年 “……時光流轉,光陰飛度,鼓浪嶼上的護國將軍,日夜相望鷺島的輝煌。流光溢彩的琴島,奏響了強勁的旋律,世界各地的游客,流連在萬國博覽館,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采,伴隨金磚廈門的華麗樂章,與世界的海洋一起歡唱!高顏值高素質的廈門,迎接著世界八方的注目,廈門的鼓浪嶼,世界的鼓浪嶼!” |
相關閱讀:
- [ 10-02]豪華客輪“鷺江80”昨首航 環鼓浪嶼+登島成新亮點
- [ 09-30]上鼓浪嶼提前購船票 廈門發布國慶中秋旅游提醒
- [ 09-27]鼓浪嶼龍頭北仔餅攤主去世 居民盼“爐火常旺”
- [ 09-17]“金磚國家歌唱家音樂會”舉行 五國歌聲唱響鼓浪嶼
- [ 09-15]鼓浪嶼街道細心服務獲居民點贊 街道處處為民考慮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