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深藏山坳的鋤山村
廈門日報訊(記者 王元暉)汽車沿著蜿蜒的水泥路,緊貼郁郁蔥蔥的山坡,吃力地向上爬行。“悠然鋤山”的標識牌,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道路的拐角處。
內厝鎮鋤山村,本期“翔安走透透”的目的地。昨天,山里的天特別藍,打開車窗,似乎一伸手就能摘取頭頂的白云。雖然路上的車輛不多,但我們卻開得緩慢——一方面,走山路要小心翼翼,另一方面,則是大家想把接連呈現在眼前的美景看得更清楚。
重巒疊嶂中,這個遠離市區的小山村,一層層地揭開面紗,十幾公里的環山路,我們走了半個多小時。最終提醒我們到了的,并不是山頂“鋤山”兩個遒勁有力的大字,也不是迎面而來的帶著泥土氣息的空氣,而是從路口一幢頗具現代感的建筑中傳出的瑯瑯書聲。
?
“親情樹”旁建有人行步道
書聲入耳 花香四溢
袖珍型的鋤山銀鷹小學名聲在外,由于這兩年大量游客的造訪,山里孩子對外人的到來已經沒有從前那樣敏感了。我們隔著小操場往教室好奇地張望,他們依舊捧著書本,連頭都沒有抬一下。
緊挨著學校,便是鋤山村委會的所在地,村黨支部書記宋金鐵等了有些時候了。我們拾級而上,山坳里一個小村落在村部辦公樓的樓頂上一覽無遺。
這就是被外人所熟知的鋤山,然而,我們昨天卻被多次提醒――鋤山并不是一座山的名字,它特指的,就是眼前這個海拔576米的村莊。
一杯杯飄蕩著淡淡香氣的菊花茶,擺在了桌面上。淡黃色的茶湯中,幾瓣還未褪色的菊花葉吸引了我們的視線。現在,許多外人都知道,漫山綻放的野菊花,已經成為這兩年鋤山鄉村旅游的一個亮眼符號。
一行人掏出手機,迫不及待地往外沖,映入眼簾的,是鋤山村一大片錯落有致的紅磚古厝,以及散落在房前屋后一片片綠得誘人的田地。“你們來得不巧,如果是下個月,這里滿眼都是白色花瓣、黃色花蕊的野菊花。”宋金鐵指著村莊下方的層層梯田說,這些都是菊花地,整個鋤山有200多畝,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種。
每年的11月份,是鋤山野菊花的鼎盛期,而花期將持續一個月。這一點,其實已被許多外人知曉。
雖然沒有菊花綻放,但昨天蕩漾在空氣里的絲絲菊香仍牽引著我們。村里整潔的水泥路,緊緊偎依著種滿野菊的田野。我們俯下身來,細細地端詳即將盛開的野菊花蕊――白色的它,小得可憐,可也正是它們,一個月之后,將把整個山野裝扮成繽紛的海洋。
暫時“缺席”的是野菊,鋤山村6畝大的香草園內,花兒卻開得好不熱鬧。紫色、綠色、黃色的香草連片成勢,像在田間鋪開了一張張彩色的地毯,串聯在藤上的紫色的牽牛花不甘寂寞地探出頭來,120畝向日葵也把自己璀璨的花期鎖定在了下個月……
說鋤山一年四季都是花的海洋,原來一點都沒有夸張。
民風淳樸幸福田園
山里的涼風徐來,艷陽下的我們倍感涼爽。據說,在天氣炎熱的日子,這里的氣溫能比山下低3到4攝氏度。
這樣愜意的自然環境,正是鋤山人引以為傲的,而在昨天在場的一位農業專家看來,山坳里特有的氣候,也讓鋤山植物的生長呈現出了不少與眾不同的地方。
三棵樹干直徑超過一米的大榕樹,形態奇特地挺立在村尾的石坡上,其中兩棵粗大的樹枝,像兩只大手一樣,緊緊地“牽”在了一起。“據說,鋤山開村基祖宋繼育膝下有六子,老五老六去臺灣闖蕩后杳無音訊,老大老二就時常站在石坡上盼望兄弟歸來,但最終還是在遺憾中相繼去世,化為大榕樹。”宋金鐵說,此后,鋤山人就一直把這三棵樹作為手足親情的象征,奉為“親情樹”。
話語間,村里年近80歲的蔡圍老人提著滿滿一桶水,步履矯健地走了過來。“閑不住啊,趁著腿腳還利索,給菊花田耕耕地、澆澆水。”她笑著,露出了一排稀疏的牙齒,“雖然很多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了,但村里的老人孩子卻過得很幸福。”
老人用閩南話很自然地說出這番話,又脫下鞋子到地里忙了。她口中的幸福,其實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獲得感。
其實,現在走在鋤山村,就像步入了一個被溪流環抱、被古厝點綴的大花園。紅花綠柳掩映著修舊如舊的“地下黨活動遺址”和“進士樓”,一片片荷葉漂浮在穿村而過的清澈溪流上。“這是鋤山的‘村中溪’,最寬處達40多米。”宋金鐵指著不遠處碧波蕩漾的湖面說,那里有個建于1956年的拱華宮壩,不僅積蓄著水源,也讓整個山村因為水而靈動起來。
潺潺水流邊,一條蜿蜒曲折的人行步道上不時傳來蟲鳴鳥叫聲。據稱,長長道路上的踏腳石,都是村民們用廢舊的石材做成的。
發展產業笑迎客來
一路向上,便是據說香火很旺的佛國寺。而這里,也是鋤山村妙高山的最頂部。大山之巔,涼風習習,百畝茶園碧浪翻滾。正是由于風大,一項令外界矚目的規劃已經悄然布局――這里,有望建設島外首個山頂風力發電站。事實上,不僅是大風在這里交匯,寺廟負責人介紹,這片區域,還可能同時收到來自廈門、泉州、臺灣的手機信號。
多年來隱匿深山的鋤山人,不知不覺透過“產業”這個窗口,看到了他們的未來。
妙高山上,村民宋其沖老人昨天一邊與我們對話,一邊還在忙個不停。他說,他在為下個月野菊花茶的收成做準備――自己的6畝野菊花,每畝能產出約200斤的菊花茶,今年收成一定可觀。據介紹,鋤山的采茶,與野菊花的綻放幾乎是同步進行的。
中午時分,沿著山路,我們下行,被一大片三角梅簇擁著的“公婆寮農莊”幾個大字分外顯眼。跨進大門,同樣是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宛如又一處鑲嵌在大山里的世外桃源。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國慶長假,共有超過8000名游客游覽鋤山,自然也讓經營農莊的農民們“沾了光”。
“您好!”見到我們來,農莊的工作人員馬上迎了上來。他們臉上的笑容,是在過去單一農耕時代的農民臉上看不到的,更與鋤山在鄉村旅游經濟中的悄然轉身緊緊維系。
【旅游線路推薦】
鋤山一日游
游覽蓮塘村→參觀宋江陣文化廣場→游覽出米巖公園→鋤山香草村→品特色農家菜→鋤山探“蜜”→妙高山→結束休閑行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