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檔案“美容”過程繁雜精細 檔案的修復工作,每日都在進行。 在檔案館二樓,不大的修復室內,三五名工作人員低頭忙碌著。房間四面立著多塊木板,上面貼著裱好的檔案文件。 為檔案“美容”的過程與裱畫很相似。工作人員先整理出需要修復的檔案,從背面對破損處進行拼接;拼接成功后,使用特制漿糊刷一遍,再用生宣托裱;之后將其上墻晾干12至24個小時,再視情況進行修補。 對雙面均有字的檔案進行修復,托裱使用的則是透明的皮紙———薄如蟬翼的皮紙蒙在檔案上,能清晰地透出字來。 明朝墓志銘拓片“最古早” 廈門市檔案館內最主要的收藏,是各個時期政府部門的文書檔案。能進入該館檔案庫房的檔案,除了具備自身價值外,還得具備一定的“歷史”———通常政府部門的文件在發布后,要自行保管20年,之后才收入檔案館,也就是說,現在廈門市檔案館里能找到的都是1997年(含)以前的檔案。 除政府部門的文書檔案外,廈門市檔案館內還有極少部分人事檔案,和珍貴的歷史照片、圖書資料等。多年來,廈門市檔案館還開放征集、接收有價值的檔案———一些名門望族曾把族譜寄存在這里,而諸如牌匾、獎杯之類的實物檔案,由廈門市檔案館三樓的檔案庫房負責保管。 這么多檔案里,當然有不少“鎮館之寶”。館藏海后灘事件檔案和鼓浪嶼會審公堂檔案是全省首批“珍貴文獻檔案”;鄧小平同志題詞的“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原件,也收藏在館中。2008年起,廈門市檔案館就在為鼓浪嶼申遺工作出力了———除了提供館藏的檔案資料外,還協助申遺工作組查找檔案;在國際專家實地考察鼓浪嶼文化遺產地當天,檔案館還選派人員攜帶特批的民國檔案前往現場。值得一提的是,館藏最古早的檔案是一份明朝墓志銘拓片。 現在廈門市檔案館所接收的檔案,不僅要求有紙質版,還需要配上電子版,以迎合數字化時代的潮流。 |
相關閱讀:
- [ 10-21]手機掃描二維碼 73家企業農產品可查“身份檔案”
- [ 09-08]“師德檔案”重在增強執行力
- [ 09-08]“師德檔案”助力師者崇德
- [ 07-14]鼓浪嶼117棟風貌建筑將建植物檔案 預計年底完成
- [ 06-21]讓檔案成為我們的共同記憶
- [ 06-18]“科舉制度在臺灣”檔案圖片展開幕 清朝就有“高考移民”
- [ 06-13]讓檔案成為我們的共同記憶
- [ 06-10]廈門:個人檔案寄存網上可以查詳情 一鍵辦理續簽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