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鳥 筼筜湖來了客人,大白鷺和蒼鷺到廈“走親戚” 您有沒有注意到,最近筼筜湖里的白鷺和平時有點不太一樣?是不是多了一些平時很少見到的鷺? 有一種鷺的頸、腳甚長,站在白鷺群中有點“鶴立雞群”,全身潔白,喙為黑色,頭上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間生有成叢的長蓑羽,一直向后伸展,行走時頸部收縮成S形;飛行時也如此,腳向后伸直,超過尾部。這是大白鷺,剛剛抵達廈門。 還有一種鷺平時也不常見,頭、頸、腳和喙都很長,體型細瘦,背部至尾部的羽毛為蒼灰色,頭頂中央和頸為白色,羽冠由4根細長的羽毛組成,狀若辮子。這是蒼鷺,也是剛剛抵達廈門。 大白鷺和蒼鷺都是跟隨冬候鳥遷徙大軍來到廈門的,它們是廈門白鷺(也叫小白鷺)的“親戚”,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準時來廈門“走親戚”。 凌飛鶴說,據他觀察,目前棲息在筼筜湖的大白鷺和蒼鷺大約有二三十只,它們和小白鷺一起覓食、一起歇息。作為東道主的小白鷺對這些“親戚”的到訪顯然是歡迎的,彼此相安無事。 猛禽 食物源一路南遷 捕食者也跟過來 今年夏天,本報曾專題報道生活在廈門的猛禽,由于這些“空中王者”的存在,廈門的生態鏈才保持了微妙的平衡。 秋風起,不少原本生活在北方的猛禽也跟隨冬候鳥大軍南遷,其中一部分落腳廈門。這個時期的廈門猛禽數量和種類比其他季節更多,如夏天很少見到的紅隼、游隼和松雀鷹,這時候都會現身廈門的天空中。 江航東說,猛禽遷徙一般都是跟著食物走。現在北方已經進入冬天,大批冬候鳥南飛,當地食物源減少,猛禽只好跟著遷徙大軍一路南飛。大多數體形較大的猛禽是單獨遷飛的,體形較小的猛禽也有成對遷飛和結群遷飛的。猛禽開始遷飛的時間與其食性密切相關,以昆蟲、食蟲鳥類為獵物的猛禽,遷徙的時間較早,以鼠類野兔、有蹄類動物等為食者,遷徙的時間較晚。 據了解,猛禽的遷徙大多在白天進行,因為有利于隨時捕食獵物。另外,陽光下的上升氣流可以節省體力以及利用地面特征導航。它們主要采用節省能量的方式飛行,即翱翔。一些翅膀寬大的猛禽在高空中悠閑漫游,用它們特有的感覺,去捕捉肉眼看不見的自然能量——上升暖氣流,以繼續升高,向更遠的地方轉移。它們也可以長時間在高空中盤旋。 不過也有例外,對于夜行性的鸮形目猛禽而言,它們不需要到數百米的高空中翱翔。調查顯示,猛禽最長的遷徙旅程可以達到16000公里,平均遷徙旅程也達到4000公里。 |
相關閱讀:
- [ 07-05]山區“小候鳥”組隊來廈門看海 40名留守兒童感受美麗廈門
- [ 02-19]候鳥遷徙廈門將迎最佳觀鳥季 五緣灣園博苑等地可見
- [ 11-08]2016兩岸企業家峰會:兩岸共推“異地候鳥式養老”
- [ 04-12]4月廈門迎候鳥遷徙旺 成鷺島當季天空最美的線條
- [ 01-25]“候鳥老人”戀廈一待三四個月 租住民宿和養老院
- [ 01-19]海滄旅游產業跳躍升級 “候鳥老人”愛來吸氧過冬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