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 一個泥濘村落的變化 臨近傍晚,青礁村院前社的好時光餐廳,忙碌了一天的臺胞李佩珍沏上一壺茶,回憶起過去。 四年前,她第一次走進院前社。“那是8月份的一個午后,天空下著大雨,我很清晰地記得自己穿著平底運動鞋,但是道路太泥濘了,沒辦法進村子。最后我硬著頭皮踩下去卻發現邁不開步子,鞋子已經陷在泥中。”作為青礁村的主任助理,李佩珍來到海滄一待就是四年,第一天進村的尷尬很快被陳俊雄等一群年輕人熱火朝天的干事創業激情所掩蓋,現在,青礁村院前社成為海滄、廈門乃至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 17日的活動現場,作為草根輕騎兵的代表,李佩珍首先分享了自己在海滄的這件糗事,青礁村院前社也一度從面臨拆遷的閩南傳統村落蛻變成遠近聞名的生態文化村落。如今,在外創業的院前社年輕人,紛紛回流家鄉建設自己的心靈家園,“空殼村”早已成為歷史。 這些話語觸動著大家的心弦。“青礁村的變化,鄉親們有目共睹!”村里的老黨員顏福順接過李佩珍的話匣子,在他看來,正是黨的政策不斷關心基層、關心農村,才讓舊村換新顏,讓村民過上幸福生活。 談獲得 作為青礁村民自豪滿滿 夕陽下,古厝里,海滄青礁村的孩子們用洪亮清朗的聲音,誦讀著古詩,蘆塘書院四點鐘學校的老師余芳正督促孩子們溫習功課。 “沒有書院之前,我在家里帶孩子,慢慢地成了別人眼中的家庭婦女。”在宣講活動的現場,余芳告訴記者,蘆塘書院的四點鐘學校改變了她,也讓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獲得感滿滿。 如今的青礁村,鄉村道路拓寬了,臟亂環境減少了,古厝老宅成為耕讀文化傳播的平臺和載體,濃厚的耕讀傳家之風在村里蔓延開來。 “現在,我們每晚都會在廣場排練合唱和廣場舞,日子過得安定又幸福。”蘆塘合唱團成員顏惠英老人在一旁插話。不僅如此,村民的文明素質也提高了,像送葬、趕禮等舊風俗慢慢被改掉,文明團結互助的新風尚正在形成。 同樣有體會的還有海歸大學生村干部溫兆琦,她從國外留學畢業后來到海滄,“我要把我們海滄的一個個魅力村莊介紹到世界去。”在一次次走村入戶、村情民意的調查中,小溫已經把自己當作地道的海滄人。 享未來 追求美好生活,我們干勁十足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明確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這對我們青礁村來說完全有條件、有基礎實現。”宣講活動現場,村老人會會長顏順安興奮地說,現場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 對于青礁的現狀,村民們仍不滿足。“我們有顏思齊開臺公園、青礁慈濟祖宮、濟生緣合作社等資源,這些要好好地加以利用。”臺下的村民們議論開來,他們正計劃依托國家級鄉村旅游品牌的稱號,打造鄉村旅游的新業態,做大做強集體經濟,將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 不僅僅是青礁村,在海滄的多個村落,一個個美麗的庭院扮靚了村貌,耕讀文化則是美麗村容村貌的靈魂。如今,海滄區一方面著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造過硬的領導班子,另一方面鼓勵農業產業不斷升級換代,以點促面,因地制宜,越來越多的村落留住了綠水青山,成為人們記住鄉愁的地方。 |
相關閱讀:
- [ 10-19]海滄街道:鄰里爭當志愿者 孩子放學家長放心
- [ 06-02]廈門海滄街道以書法形式展現優良家風 傳承耕讀文化
- [ 06-03]海滄街道開展安全教育宣講進校園活動
- [ 06-03]海滄街道四舉措強化暑期溺水防范
- [ 11-03]海滄街道開展文明單位幫扶結對活動 簽訂三年協議書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