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實現垃圾源頭追溯 建成全省首個餐廚垃圾信息化管理平臺 引入“互聯網+”技術,建立垃圾源頭追溯機制,對前端分類的垃圾袋進行二維碼識別,使垃圾能夠“見袋知主”,在源頭實現垃圾投放追蹤。推進垃圾分類數字監管系統建設,于今年5月建成我省首個餐廚垃圾信息化管理平臺,綜合運用數據庫傳感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接入全市43部餐廚收運車,2200余張餐、廚垃圾桶RFID卡信息,560余家餐廚垃圾產生單位的數據信息,實現餐廚垃圾產、收、運、處全流程信息化監管。 大件垃圾9秒鐘破拆一個大床墊 島內已建立起大件垃圾預約上門收運體系 《廈門市2017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規定,各區政府要建立完善大件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全面實現城市垃圾大分流,為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創造良好條件。目前島內思明、湖里兩區已經各建成一座大件垃圾處理廠,日處理能力超過200噸,最快9秒就可以破拆一個大床墊或一個沙發。破拆后的金屬被回收再利用,木頭、布料、棕墊和皮料等熱值高的成分被送到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 兩座大件垃圾處理廠投用的同時,思明、湖里兩區還建立了大件垃圾預約上門收運體系,不僅開通了預約電話,還配套了專門的收運車輛。下一步,他們還計劃開通微信、App等多種預約方式,服務居民小區。 宣傳教育為翼 開展垃圾分類全媒體全陣地宣傳 垃圾分類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是發動全體市民共同參與。為此我市加大宣傳力度,充分調動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戶外LED屏等媒體資源,進行全媒體、全陣地宣傳;印發了50多萬冊《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導手冊》和100多萬份宣傳單入戶宣導;組建了社區宣講團和社區書院師資庫,共對督導員、社區工作者、物業保潔員、導游等培訓400多場36000多人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率先垂范,社會團體、民主黨派、宗教人士、志愿者積極投入,開展垃圾分類“進家庭、進小區、進學校、進機關、進醫院、進企業、進景區、進軍營”等“八進”活動。全市已有9300多個黨組織、32000多名黨員志愿者開展了垃圾分類相關主題實踐和宣傳工作,有220個單位及團體加入鷺島巾幗志愿聯盟服務隊,開展垃圾分類宣導和知識普及活動。市民也踴躍參與,以快板、三字經、答嘴鼓、垃圾分類歌、環保舞蹈、親子義工巧手等形式開展垃圾分類活動。 |
相關閱讀:
- [ 11-27]同安區舉行垃圾分類宣導活動 推動綠色環保意識深入基層
- [ 11-22]湖里區湖里街道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垃圾分類四環節
- [ 11-21]翔安推廣島外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的“內厝模式”
- [ 11-21]集美街道寓教于樂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 [ 11-21]垃圾分類環保屋首次進入廈門校園 社校聯動助分類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