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漢為蠟燭安裝香芯。劉小東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洪麗敏 通訊員 劉小東)從古至今,蠟燭因為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而被傳頌。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照明設備還不普及的時候,蠟燭是大多數人用來照明的必需品。如今,蠟燭作為民俗用品,常常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看似簡單的一根蠟燭,實則需要繁瑣復雜的工序才能做成。在翔安瓊頭村,25歲的年輕小伙陳武漢做蠟燭已經六年了。經他手做出來的蠟燭,不僅燃得透亮、徹底,而且環保。 19歲離校師從臺灣師傅 走進陳武漢做蠟燭的廠房,各種規格的蠟燭整齊地擺放在桌面上。一排排紅色的蠟燭冒出白色的香芯,顯得特別喜慶,還有黃、白兩種顏色的蠟燭也在加緊包裝中?!翱爝^年了,蠟燭需求量大,最近我們都在加班加點?!闭f話的人正是陳武漢,一張圓臉透著稚氣,一雙忙著為蠟燭穿芯的手,卻透露了他做蠟燭年頭已經不短了。 今年剛滿25歲的陳武漢,已經做了6年蠟燭。他清楚記得6年前的3月27日,那時還在讀高中的他做出了第一根蠟燭,經過實驗,蠟燭在配比和燃燒上都得到了老師傅的認可,那種興奮的心情令他今天談起來仍喜上眉梢。隔天,陳武漢就正式離開高中,到做蠟燭的小工廠上班了。 原來,陳武漢因成績不好,家人和他選擇另謀出路,拜有二十年做蠟燭經驗的楊師傅為師。這位楊師傅從臺灣來,自覺年歲已高,急于找人接替“衣缽”,聰穎的陳武漢便成了他的入門弟子。 “要做好蠟燭,首先要了解蠟燭的制作過程。”陳武漢說,這個過程全靠自己體會。到楊師傅的工廠上班后,每天他都是最早到工廠,最晚回家,一整天沒干別的,就是打掃衛生、做一些包裝蠟燭的手工活。 枯燥的學徒生活沒有讓他產生放棄的念頭,因為他喜歡這項老手藝。小時候,因為父親與楊師傅的朋友關系,他常常到楊師傅的廠房里玩耍,看著各種蠟燭在火焰中燃盡,他覺得這種燭火很神奇、很漂亮,能讓人靜下心來。 |
相關閱讀:
- [ 10-12]建發將與福州大學共建福大廈門工藝美院鼓浪嶼校區
- [ 09-11]廈門會晤主會場巨型華燈重達3.5噸 制作工藝復雜
- [ 06-11]廈門莆田商會開展少兒夏令營活動 體驗扎染等工藝
- [ 05-07]“廈門號”橫渡太平洋穿越美洲 得益于精湛造船工藝
- [ 02-11]集美陳氏兄弟堅持從事糊紙工藝40年 紙糊燈籠最有元宵韻味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