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羅子泓 實(shí)習(xí)生 黃馨媛 圖/記者林銘鴻)“阿姨,請問待教巷怎么走?”聽到記者的問題,眼前的中年女子思索了一會,轉(zhuǎn)向頭發(fā)花白的阿嬤請教:“阿婆,你知道待教巷嗎?” “已經(jīng)拆掉好久啦。如果要找,可以順著這條路往前走……”阿婆眼睛一眨,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從里屋出來,給記者指了個方向。 廈門的老街巷許許多多,其承載的故事和歷史,也有千千萬萬――因早年有宰狗、賣狗肉店鋪而諧音命名的待教巷(閩南話tai gau hang),便是其中之一。隨著城市發(fā)展變遷,一些新建筑拔地而起,一些老印記淡去。它們的名字雖被記載在史料中,卻不一定為周邊居民所熟知;您或許曾穿行于其間,卻也還未實(shí)在地留意和感受。 一條街巷的命名,多少與人、物相關(guān),可廈門的不少巷弄名,卻讓人看得有些云里霧里。近日,記者重走老城這些名字“不知所云”的小巷,帶您看看它們的現(xiàn)狀;同時,也請廈門文史專家盧志明進(jìn)行解讀,重溫那個年代的故事。 【暗迷巷】 過去工寮聚集賣粥攤販興起 位置:開元路附近,與大井腳巷、土地公祖巷相連 閩南話:am mei hang 名字由來:早些時候大家窮,平日里只吃稀飯,暗迷與閩南話“稀飯”的發(fā)音很像 下午時分,陽光斜斜地照在老房子上,窄窄的路面上,頓時有了兩種色彩――一半陽光,一半投影。中年婦女采購而歸,提著兩袋食材,搖搖晃晃地行走在其中,本不寬敞的巷弄剛好將她一人“盛”下。 從字面上看,暗迷巷應(yīng)當(dāng)是個光線昏暗且充滿神秘色彩的巷子。其實(shí)不然,它名字的由來,很直截了當(dāng)――“早些時候大家窮,平日里只吃稀飯。稀飯的閩南話就和暗迷二字的發(fā)音很像?!备浇用窀嬖V記者,這些說法,他們也不敢確定,只是聽著祖輩們口口相傳,才能略知一二。 “巷子附近有許多工寮,運(yùn)貨工、造船工、鋸木工等都聚集在此。”盧志明說,那時候,工人們勞作飲食的需要催生了賣粥攤販的形成。“就好像我們現(xiàn)在的早餐車一樣,只不過花色品種不多,以實(shí)惠、廉價為主。”晨起勞作,一碗熱粥、一點(diǎn)咸菜再配上一根油條,便成了拉開一日序幕的滿滿動力。 徜徉于小路上,位于暗迷巷6號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金屬大門布滿灰塵,雕花依舊精致;門旁字跡模糊,樓宇氣勢不減……這便是“林駟安堂”,2001年被廈門市政府規(guī)劃部門正式列為重點(diǎn)保護(hù)的68幢特色建筑之一。據(jù)說,“樓主”林駟安是在南洋做煤油生意的富豪,回鄉(xiāng)后,建造了這棟中西合璧的建筑。 |
相關(guān)閱讀:
- [ 11-09]“尋味思明”體驗(yàn)啟動 周日下午老街尋小吃
- [ 05-21]《逛老街巷 品本地味》后續(xù) 熱心市民提出建議
- [ 10-29]中華街道多舉措完善消防安全 打造平安老街區(qū)
- [ 04-07]本土攝影家聚焦老街區(qū) 展示廈門版《清明上河圖》
- [ 06-09]城市義工悠游老街巷 探訪古厝回味歷史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