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潔的城區一隅。(朱毅力攝)
交通志愿服務活動。(資料圖/張天驕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林路然曾嫣艷通 訊員余慶東鄧春奇)坐擁綿長海岸線,這里有傲人的藍色,別出心裁的城市園林景觀勾勒出宜人的綠色,滿撒于街巷間的小紅帽、紅馬甲則是靈動閃耀的志愿紅……在這座高素質、高顏值的濱海新城里,翔安正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在全區范圍動員市民一起,全力創建人民滿意的文明之城。
2015年,翔安區首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文明城區”榮譽稱號;2016年,翔安區的測評成績躋身全省“六強”;2017年,翔安區新圩鎮馬塘村第五次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文明的種子已經深深扎根在這片土壤,茁壯成長,碩果累累。
文明創建在路上,從不止步。今年以來,翔安區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探索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城市創建之路:一方面推進硬件與軟件的雙重提升,美化優化城區環境的同時,注重工作機制的持續創新;另一方面促進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推動文明鄉風養成和文明觀念提升,讓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個人擁有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關鍵詞1
攻堅行動
優化美化城鄉環境
讓每一寸土地都清新怡人
前段時間,翔安區文明城區市容巡查組在巡查中發現,海翔大道靠近翔安東路有一處違章搭蓋的移動板房,兩間共60平方米。經過城管中隊執法人員多方查找,找到違建方祥吳村村民阿勇。電話中,執法人員說明了違建對市容市貌的影響,希望村民積極配合。阿勇聽了之后爽快答應,僅用半天就聯系來吊車,當天晚上就自行拆除。
同一天上午,針對區創建辦檢查九溪流域發現的問題,內厝鎮也第一時間聯合城管、環衛、環保等部門,共清理土頭垃圾120立方米,及廣告牌、亂涂寫34處。
這兩個片段的背后,是今年以來翔安區打響的三大戰役,城鄉環境得到質的提升,彰顯翔安之美。
翔安之美,體現在現代城市與傳統鄉村的完美結合。在城區景觀提升運動戰中,翔安區實現“三線四片”綜合整治,已完成翔安大道、南部海岸線夜景工程,建成3公里翔城綠道,實現洪鐘大道景觀提升;建成4個生態景觀工程,構建6.8公里鄉村田園水岸景觀帶,新圩金柄村更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翔安之美,還體現在有序文明的城區形象。翔安區構筑“大城管”格局,組建區市政集團,建成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通過城鄉環境整治攻堅戰,修復車行道、人行道超過4萬平方米;投入運行區級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線,探索推廣“兩桶投放、三棟收集、四分清運、多分處理”的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新路子;并積極開展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專項整治,投用公共停車位859個。
翔安之美,更體現在重現綠水青山與清新空氣。生態文明建設保衛戰早已打響,翔安區開展守護藍天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提前完成黃標車、高污染鍋爐淘汰任務;嚴格管控露天焚燒、夜間燒烤、工地揚塵、秸稈燃燒;重拳治疴多措并舉,堅決關閉446家污染型廢舊物資回收利用企業,關停27家機磚廠、拔除36根煙囪、拆除全部窯體,清退46家沿海砂場,徹底治愈歷史頑疾。一個數據力證了這些舉措的成效:今年11個月的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翔安區排名全市第一。
關鍵詞2
凝心聚力
文明之風進萬家讓每位居民都成文明使者
今年6月的一天,一輛自重8噸的清掃車誤入一條泥濘不堪的陡坡。林志青與黃匯明趕到,搬來石頭木板,鉆進車底盤鋪墊,花了一個多小時將車子開出一公里的泥巴路。其實,林志青與黃匯明并不是職業清障員,而是92580志愿者聯盟成員。成立兩年來,聯盟已經成為翔安區最閃亮的志愿服務名片,吸納加盟志愿服務隊37支,圍繞“就業我幫您”“幸福我幫您”“文明我幫您”“關愛我幫您”“環保我幫您”“應急我幫您”等六大主題建立民生驛站52個,開展公益活動超過300場。
除了點對點送溫暖的志愿者,翔安區近一年來還在商業區、公園等處提升改造13個志愿服務驛站,提供常態化定點服務。在新興街泰禾廣場邊,有一座18平方米的木質小屋――這里作為翔安區首個省級志愿服務示范驛站,不定期有醫院、企業在此為群眾提供義診、免費配鏡等便民服務。這種多方聯動的愛心共建模式,讓志愿服務觀念與愛心傳播得更遠更廣。
文明之風還從街巷間吹入鄉村中的少年宮,讓文明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萌發。在內厝中心小學的少年宮里,孩子們的創意手工作品和斑斕童真圖畫奪人眼球――這只是翔安區鄉村少年宮建設的一個縮影。如今的鄉村少年宮已成為孩子們的“快樂大本營”,不僅培養孩子們對文化知識的興趣,更在潛移默化間陶冶了孩子們的道德情操。
文明之風正在吹進千家萬戶,讓文明的觀念深入所有人心間。民間文藝團體及民俗文化傳承人開展百場文藝下鄉巡回演出活動,引領健康文明生活風尚;而喪事奢辦、低俗化現象更得到有效制止,實現全區100%廢除“民俗日”宴請,清新淳樸之風回歸。
關鍵詞3
機制創新
敢于較真硬碰硬讓每個問題的解決落到實處
在今年7月的一次“文明創建再提升”工作推進會上,沒有擺成績而是講問題,每一位參會者都有緊迫感。事實上,今年以來這樣令人“臉紅冒汗”的會議經常進行,翔安區始終以問題為導向,較真碰硬,集中精力對文明創建工作再提升。這其中的創新,就是對考評機制的全面加強,以及對責任機制的全面升級。
翔安區在全市季度考評基礎上,建立“月考評”工作機制――堪稱考評機制“加強版”。每月針對部分項目和有關責任單位進行打分排名、公開通報,并納入年度文明工作績效考評成績。此外在巡查監督機制中,不僅有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帶隊,每半年至少開展一次以上督查督辦,還有區創建辦聘請的退休人員、村(居)民代表擔任文明創建義務督察員,每月巡查反饋問題,及時通報有關單位整改落實情況。另外,“文明禮儀大家談”專題評議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第一時間發現并糾正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為自己加壓。
健全完善組織協調機制和責任分解機制,形成了領導有力、責任落實、齊抓共創的工作格局――這被描述為責任機制的“升級版”。
一方面,定期召開文明創建工作會議,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動員部署。強化區文明創建工作指揮部及各個工作組,區四套班子領導分別擔任各工作組組長,各工作組組長每季度帶隊進行一次巡查指導,盤活協調各相關單位,實地推動整治提升工作;另一方面,翔安區形成“誰的指標誰負責、誰的任務誰完成、誰的標準誰達標、誰不達標問責誰”的責任體系,構筑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網格化工作格局,讓每一個問題的解決落到實處。“路長制”“認領制”“結對制”的建立,發揮各文明單位、文明學校、文明社區(村)的示范帶頭作用,形成共建共創的工作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