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愿望】
更多人看到“文明” 收獲快樂和美好
11年前,我和老伴之所以跟隨女兒,從加拿大回國定居,就是看中廈門的碧海藍天綠樹,喜歡這里人們的友善和文明。多年過去了,作為主城區的思明區,在文明建設方面常抓不懈,各方面都越做越好。現在,我和老伴不僅常被年輕人讓座,受到尊重,還能在社區教鄰里跳舞,收獲快樂,感到生活很美好!尤其是廈門會晤期間,我們都為思明區的表現自豪。希望思明區的文明“底色”能讓更多人看到,我們也能收獲更多參與感和獲得感。
――開元街道居民馬興玉
【部門聲音】
精細文明城區創建 展現良好文明風尚
在抗御“莫蘭蒂”臺風中,思明區眾志成城,創造出“思明速度”,體現出文明城區的本色。作為廈門會晤的主會場,思明區又一次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向世界充分展示了“高顏值高素質”的優美城區環境和良好文明風尚。思明就是蘊藏文明的美玉。明年,我們將總結提煉服務廈門會晤工作過程中在機制創新、群眾參與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形成常態模式、長效機制;加強全區志愿服務資源統籌,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共同推進城市管理難題的破解,進一步精細文明城區創建。
――思明區委文明辦主任蔣曉健
思明區深入推進文明創建,讓文明因子持久煥發生機和活力。
思明區專門組建“文明尋訪團”等,發動城市義工、志愿者等參與其中,起到表率作用。
松柏市場通過“參與式治理”整治提升,變得更加整潔,被居民稱贊。
思明區志愿者向群眾開展宣傳,引領文明新風尚。
廈門日報訊(記者蘭京本版圖/記者林銘鴻)12年間,5屆“大考”,連續“奪冠”。榮譽的背后,是廈門對文明創建的長抓不懈,更離不開中心城區文明創建“主戰場”――思明區的“汗馬功勞”:持續為民靠民抓創建,讓“城市上水平,百姓得實惠”,不僅在全省最早榮獲“文明城區”桂冠,還連續四屆“衛冕”。
時間指針回撥到2005年,第一屆“大考”,文明城市測評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入戶隨機抽查老百姓對文明城市創建的滿意度和支持率。當時,恰恰抽到思明區廈港街道一個最困難的社區,下崗工人很多。但是,他們源自對城區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給廈門打出“最高的分數”。
三年又三年,4個三年過去了,老百姓對城區的熱愛依舊不減,思明區在追求文明進程上步履不停。
去年“莫蘭蒂”臺風正面襲擊廈門,城區一片狼藉。七十多歲的陳慶良,這位霞溪社區的低保老人不顧居委會的“照顧”,拿起水管,積極參與古城西路街心公園的清洗工作。無數居民走上街頭,變身志愿者,加入重建家園的行列中,締造“思明速度”。
今年廈門會晤期間,作為“主會場”的思明,又一次驚艷四座,無論是美麗整潔的街區、文明有序的交通,還是友善禮貌的居民、溫暖貼心的志愿者,都向世界展現了“高顏值高素質”的文明城區。
有人好奇:下一個三年,這個成績斐然的老城區如何繼續保持?如何繼續擦亮文明招牌,讓居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思明區委文明辦主任蔣曉健用“行動”二字作答:繼續堅持“高點定標”,以廈門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典范城市為契機,主動對標國際、國內一流城市,發揮中心城區文明創建“主戰場”作用,把文明創建同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提升城區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有機融合,切實讓城市文明成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表現,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和動力劑。
聚焦1
文明城區創建更精細
這么辦
以問題為導向,創新機制,敢于曝光問題、解決問題
鼓勵“參與式治理”,共同破解城市管理難題
文明創建沒有終點,創建的過程即是城市自我提升的過程。作為老牌文明城區,思明區一直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敢于曝光問題、解決問題。
一組“火辣”數據足以透視思明區自我解剖的決心――“文明創建隨手拍”自2016年7月運行以來,已發現解決問題3萬余次;每天,“文明創建隨手拍”微信群里都有上百條信息。現在,它還有《文明創建隨手拍微信群管理制度》,保證問題及時發現、快速解決。“一發現問題,各相關單位就要馬上去解決。”蔣曉健說,這樣圖文直觀、溝通便捷,也能倒逼責任單位增強履職意識、自覺接受監督。
這幾年,思明區還在不斷創新“巡查、點評、整改、督查、問責”各環節運作機制,專門開設內刊和曝光臺等,對不文明行為進行督查。比如,和廈門日報合作推出《啄木鳥》內刊,利用暗訪的方式,揭露文明城區創建的問題,發現一期,就督查改正一期。不管是校園周邊的“五毛零食”、小區“管家”不稱職等新問題,還是占道經營、車輛違停、垃圾滿地等老問題,在“聚光燈”效應下,都迅速得到解決。
此外,該區還啟動城區文明程度指數測評、文明創建點評會制度,建立重點問題掛牌督辦及數據庫分析等機制,推動重難點問題破解。
污水橫流、垃圾遍地……這是農貿市場久治不愈的頑疾。然而,筼筜街道的松柏市場卻是另一番景象:媽媽推著嬰兒車愜意穿梭在亮堂的攤位之間,兩三名孩子在旁邊嬉笑打鬧,甚至在地上連滾帶爬……“亮堂干凈!”附近居民方芳見記者在采訪,特地過來稱贊。菜商張女士聽了也笑道:“顧客都說這里干凈,看著心情好!我們的生意也比以前好了。”
松柏市場的轉變正是思明區深入推進文明創建的生動演繹。值得一提的是,商家們組成6個小組,建言獻策,參與到市場的整治提升,為松柏市場接連獲得“文明市場”“誠信市場”,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比如,通過玻璃圍擋,商家不得把菜擺出來,避免水滴在過道上;每個攤位的高低長寬也參考了商家的建議,而且各有排水溝和沉淀池,避免垃圾污水橫流。
這樣的“參與式治理”還有不少。2016年,思明社區參與式治理工作坊就被評為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以曾厝垵為例,思明區特別引入專業團隊,通過31次實地走訪、1100份問卷調查、17場座談會,在協商中凝聚多方共識,形成包括空間環境提升、社區自治共管等系列方案,讓曾厝垵破繭成蝶。“按照工作坊的路徑,發動群眾開展公共環境的改造提升、公共秩序的自治共管,這是共同精神最好的凝聚培育。”蔣曉健說。
接下來,思明區將持續增強文明創建成效,以打造更加精致、更有品質的城區環境為目標,強化日常巡查督辦,健全并充分發揮文明創建網格化管理、“隨手拍”、重點問題掛牌督辦、城區文明程度指數季度測評等機制作用,推動職能部門、街道更好地落實職責,鼓勵“參與式治理”,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共同推進城市管理難題的破解。
聚焦2
長效提升市民素質
這么辦
-正面引導與反面直擊相結合
-拓展居民文明素質提升陣地,開展更多樣的主題活動
有人說,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種植幸福的結果。數據顯示,廈門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市民參與率達到98.8%。如何調動市民的參與積極性,作為“主戰場”的思明區有一套辦法――扎根“陣地”,豐富主題,創新形式,讓居民擁有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上午是針對老年人的書法課,下午是媽媽們的工筆畫課。”說起嘉蓮街道社區書院,友鄰中心的社工余元波有說不完的話。在社區書院服務兩年了,每次看到社區居民的成長,她總覺得能量滿滿。
書院的課程按照需求調查,嚴格遵循居民喜好開設,覆蓋了老中青少不同的群體,一周能有10堂不重樣的課――不僅有琴棋書畫、舞蹈、烹飪、剪紙等興趣課,還有學生作業輔導、嬰幼兒感官功能訓練等成長課。在廈門會晤期間,特設的雙語課、禮儀課,更是場場爆滿。
余元波說,這些能量都得益于分享。目前,書院會員群有1000多人、志愿者500多人。其中,志愿老師就有三四十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附近的商家,有的是大學老師,還有的是以前的學員。比如,參加剪紙班的居民王麗陽,不僅成了手工達人,還成了老師。“她給灌口老家的孩子們上手工課已有一年了。”
“今年以來,嘉蓮街道10個社區書院課程資源達105門,開課門數達100門,開課次數達2600多次,總參加人次達11300多。”嘉蓮街道辦的黃翔說。
此外,社區書院還是居民民主議事的場所,比如,討論“老舊小區改造”,居民、物業、設計建設單位和街道都會應邀參加,組成四方聯席,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最后形成共識。小到“小區文明雅苑”如何建設、公共自行車設置點等,居民都已習慣來此議事。
這些遍布全區的社區書院更成了居民文明素質提升的最有力陣地。在一堂堂豐富的特色課程中,在一個個議事的參與中,居民的文明素質、公共意識自然得到了提升。
未來,思明區將繼續依托“線上+線下”各類宣傳陣地,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八不”行為規范、市民文明公約等的宣傳學習力度。該區尤其注重居民文明素質提升陣地的拓展――在嘉蓮街道、前埔北等5個市級試點社區書院的基礎上,在全區范圍內推廣建設、拓面提質了新一批社區書院。
當然,這里還少不了多樣的主題活動作為支撐。比如,打造“升級版”核心價值觀動漫課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漫小劇場”,以“手偶劇”+“舞臺劇”形式,講述“誠信”等主題故事,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象化、生活化、具體化,目前已覆蓋1500名學生觀眾。
這也是思明區今年繼續要做的――通過未成年人喜愛的方式推動寓教于樂,在未成年人中積極培育、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建設和功能提升,扎實推進“七彩”系列進學校、進社區,不斷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
在文明創建過程中,思明區還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品牌人物,例如,蓮前街道前埔南社區獲評2016年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嘉蓮街道居民鄭秀枝入選“福建好人榜”孝老愛親好人,藍天救援隊隊長陳素珍榮膺全國道德模范。榜樣示范,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記者了解到,未來,在正面引導的基礎上,思明區還有一記妙招――反面直擊。除了持續組織開展推選、宣傳、禮遇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崇德尚善的濃厚氛圍,有效發揮社區書院傳播文化知識、培育共同精神的功能,拓展居民文明素質提升陣地,該區還將運用各類載體加大對不文明行為的監督、曝光力度,敢于揭露不良陋習,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聚焦3
大力深化志愿服務
這么辦
-統籌全區志愿服務資源,改造提升“志愿服務驛站”
-加強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培訓,提升志愿服務專業水平
“因為有你們,廈門太溫馨了!”12月9日上午9時30分左右,來自西安的78歲“驢友”奶奶抱住志愿者李瓊瑜連連稱贊。她去過很多國家和城市,廈門這座充滿“志愿紅”的城市留給她特別的記憶。
當天上午,“驢友”奶奶剛到火車站南廣場,就被藍色的志愿服務驛站吸引了。墻上貼著“廈門火車站片區公交線路一覽表”“旅游客運航線航班時刻表”和火車站指引圖,驛站內還有手機充電器、暈車藥、防暑藥等。
“驢友”奶奶的駐足,很快引起李瓊瑜的注意。“得知我要去植物園,她不僅推薦了公交線路,還問我趕不趕時間。”“驢友”奶奶說,從沒見過這么貼心的志愿者,“她怕我口干,還倒熱水給我喝。”
這樣的事,我們每天都會看見或遇見,有的人更直接成為其中一分子。“每天都會看到他們在這里開展志愿服務。”10月23日,住在東浦路的鄭瓊園來到火車站志愿服務驛站,加入了晨曦公益服務隊。“雖然,我們做的只是提供免費充電這類小事,但是,對于手機沒電的游客來說,這就是著急的事。”在一件件小事中,她找到了“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幸福感。
目前,在晨曦公益服務隊、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藍天救援隊等品牌志愿服務團隊的輻射帶動下,思明區已有700多個團體、7萬多名志愿者在“志愿廈門”注冊,建立“紅袖標”平安志愿者隊伍近200支,動員志愿者近9萬人次,助力城市文明創建。
如何將這些志愿資源統籌好,更好地推動文明城市創建?思明區沒少下功夫。
今年,思明區專門組建“文明尋訪團”等,發動團體、志愿者參與其中,在綠色出行等文明行為示范中起到表率作用。其中,思明城市義工協會成立“垃圾分類知識”講師團,開展20余場講座,直接受益3000余人次。
接下來,除了在全區交通樞紐、商業中心、旅游景區、廣場公園、街道社區等公共場所,動員志愿服務組織、文明單位志愿者、義工,開展文明旅游、便民利民、文明交通等常態化志愿服務行動,思明區還將持續改造提升“志愿服務驛站”,引導團隊入駐、項目認領,搭建更加便利、多元、精準的供需對接平臺。
同時,思明區還將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的培訓,提升志愿服務專業水平,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規范化建設。“經過6年的發展,團隊已有100多人,目前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志愿服務怎樣做得更好?怎樣讓志愿者更有收獲,讓團隊走得更遠?這些都需要我們思考。”晨曦公益服務隊發起人王世偉對此充滿期待。
12月3日下午,思明區在市文化藝術中心廣場舉辦了2017志愿服務文化節,對晨曦公益服務隊等2017年度十支品牌志愿服務隊進行授牌表彰。今后,思明區將繼續培育和推選品牌志愿服務團隊,以開展“志愿服務文化節”系列活動等為契機,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壯大志愿服務力量,讓志愿服務成為更多市民的生活方式,進一步提升思明區志愿服務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共建志愿之城,共筑文明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