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木偶戲 鷺島煥生機 省民間木偶戲展演大賽在廈舉辦,高手云集 廈門民間藝人脫穎而出,傳統劇種后繼有人 小朋友們對閩南傳統木偶戲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木偶戲這門藝術在閩南流傳已久。 木偶戲《小圣斗巨蟒》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陳冬供圖/廈門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本周,“木偶”成為廈門文化圈里的高頻詞―― 為期四天的福建省民間木偶戲展演大賽暨首屆福建民間文藝“山茶花”獎民間藝術表演獎評選活動,主角是“木偶”,近百名民間藝人,從漳州、泉州、龍巖、寧德、莆田等地趕來,在廈門南音閣搭起的臨時小舞臺,用各自的拿手好戲,展示這種瀕危傳統劇種的魅力。 林依婷,廈門藝術學校2012級木偶班學生,她和其余15名同學參加完木偶展演大賽后,馬不停蹄回到學校,接連兩天進行了畢業匯報演出。 一張面孔,笑對百味人生。幾根懸絲,幾根手指,演繹人世悲歡,這就是木偶戲的魅力。在福建,尤其是閩南地區,比較流行的有提線木偶、布袋木偶、鐵枝木偶,被稱作“木偶三絕”。提線木偶牽絲而動、布袋木偶指間起舞、鐵枝木偶與紙影戲相映生輝……千百年來,繽紛繁復的木偶們在廈門及其他地市傳承發展。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木偶戲卻像一個暮靄的老人,踽踽獨行在前進的路上。受眾群體不斷縮小、技藝傳承后繼乏人,用老藝人的話說,木偶戲是“江湖告急”了。 如今,在國家大力扶持傳統文化技藝傳承的當下,木偶戲正在慢慢改變傳承困境,通過木偶戲非遺傳承人進校園、藝術學校開辦木偶班、學校開設校本課程等途徑,這項被譽為“中華一絕”的千年技藝,在廈門重新煥發生機。 現場 民間高手云集本土選手表現突出 木偶戲,又稱為“小戲”或“傀儡戲”,起源于漢代,興盛于唐代,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2006年,木偶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福建有著“木偶之鄉”之美譽,為此,省文聯、市文聯、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主辦,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承辦了福建省民間木偶戲展演大賽,并進行首屆福建民間文藝“山茶花”獎民間藝術表演獎評選活動。 “山茶花”獎是福建民間文藝的最高獎項,對接中國民間文藝國家級最高獎“山花獎”。此次評獎活動,是福建民間文藝有史以來第一次對民間藝術表演類(民間木偶戲)進行的最高規格評獎。 幕布上,木偶一個“凌空微步”,控制雙手者順勢一叉鐵釬,木偶就擺出了一個漂亮的高難度姿勢。臺下的小朋友眼睛睜得大大的,老一輩則是看得津津有味;幕后則是另一番景象,操縱者忙碌得像陀螺,一刻不得閑。好奇的小觀眾們忍不住跑到后臺來,探究演員如何操縱木偶。 在福建省民間木偶戲展演大賽現場,來自漳州、廈門、泉州、龍巖、寧德、南平、莆田等市的11個民間木偶戲團體輪番登場。高手云集,好曲、好戲,四面八方趕來的觀眾,叫好聲和掌聲連成一片。閉幕晚會上,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季天淵,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莊陳華,以及漳州木偶劇團也登臺獻藝。 此情此景,似乎是在向世人訴說:誰說人戲已老,輝煌不再? 經過三場展演評比,廈門參賽團體表現突出――廈門藝術學校、翔安區內厝中心小學木偶演出隊獲得金獎,灌口黃月嬌木偶劇團獲得銀獎,都拿到了評選福建民間文藝“山茶花”獎的“入場券”。 |
相關閱讀:
- [ 12-16]廈門“木偶世家”以布袋木偶戲演繹“掌上大乾坤”
- [ 11-20]閩南神韻新版《木偶大觀園》獲《我要上春晚》第3期第一名
- [ 09-08]廈17歲女孩用英語把閩南布袋木偶戲講給世界聽
- [ 08-12]掌上國粹傳承廈門精彩 接地氣讓木偶藝術走向大眾
- [ 11-30]廈九旬老人辦木偶戲謝幕演出 分享與木偶結緣故事
- [ 11-30]廈門從藝81年的布袋木偶戲泰斗蔡承犬 昨謝幕演出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