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為了讓市民全面了解地鐵的方方面面,凝聚社會共識合力推進地鐵建設,今日起,本報與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攜手推出專欄,與讀者一起迎接廈門地鐵時代的到來
廈門迎來地鐵時代。(資料圖/廈門日報記者王協云攝)
廈門日報訊 (記者 張彥宇 殷磊) 2017年12月31日,注定會載入廈門城市發展史冊。這一天,承載著廈門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的厚重期盼和熱切向往,廈門的首條地鐵線――廈門地鐵1號線正式開通試運營,標志著廈門正式邁入地鐵時代。新時代的經濟特區由此裝上了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全新引擎。廈門的發展脈搏將在地鐵的滾滾車輪上跳動,它的視野將隨著蜿蜒的地鐵線網不斷延伸。
地鐵建設是廈門城市建設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建設周期最長、涉及面最廣的綜合性基礎設施工程。然而,歷時近4年建成的地鐵1號線又不僅僅是一項工程,更是廈門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加快跨島發展”的具體行動和生動實踐,是高素質、高顏值的廈門在新時代繼續高蹈宏闊邁進的助推器。軌道交通全方位建設,將進一步推動廈門城市格局跨島拓展,產業結構跨島優化,公共服務跨島覆蓋,人文內涵跨島提升。
1號線的開通不僅是廈門地鐵的開端,還將引領城市軌道線網從主城區向四面八方延伸,未來市民出行將越來越高效便捷。軌道交通能為城市跨海瓶頸地段提供大運量運輸方式,地鐵1號線通車運營后不僅緩解了島內交通壓力,對于緩解城市北向通道廈門大橋、杏林大橋、集美大橋的跨海通道的交通壓力具有顯著作用,對城市空間發展更具有重大意義。
據了解,1號線開通載客試運營滿1年后,廈門地鐵可向主管部門申請正式運營,經綜合評估及評審合格后,即可由試運營轉入正式運營。
【背景】
一年前就著手規劃
據介紹,為更好地實現常規公交和軌道交通的融合銜接,提升運行效率,方便市民出行,市交通運輸局、市運管處和公交集團早在一年前便著手常規公交與地鐵1號線融合銜接的專題研究工作,組織制定《廈門市軌道交通1號線公交配套調整方案》。
【鏈接】
數讀地鐵1號線
地鐵1號線工程沿城市南北向發展軸建設,南起鎮海路站,北至巖內北站,線路全長30.3公里,島內段15.0公里,島外段15.3公里。其中地面線2.34公里,跨海高架線2.8公里。
全線共設置車站24座,換乘站5座,1座運營控制中心,1座車輛段,1座停場,2所主變電所,全線配40列四動兩拖六編制的B2型標準車輛。
起步價為2元,全線票價為7元,乘客按規定分類可分別享受免費、5折、9折的票價優惠。
1號線通車大事記
2014年4月1日,廈門地鐵正式開工建設
2017年3月,全線洞通
2017年5月,全線軌通
2017年6月,全線電通
2017年12月,通過了市交通運輸局組織的試運營基本條件評審,圓滿完成了運營各項準備工作,具備正式開通試運營基本條件
經市政府批準,廈門地鐵1號線將于本周日上午10點正式開通。
親,出了地鐵這樣坐公交
-公交接駁方案出爐,12月31日正式啟用-沿線公交站點都設置在地鐵站百米以內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張彥宇) 今年是廈門地鐵的“大年”,地鐵呼嘯而來,但如何更好地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地鐵公交接駁線,也成為出行的關注焦點。昨日,記者從廈門公交集團獲悉,地鐵公交接駁線的配套方案已經出爐,12月31日正式啟用,屆時沿線所有公交站點將設置在地鐵站百米以內,以方便公交接駁。
據了解,方案從“公交線路、公交站點、運營時間”等三方面進行優化調整,按照“分批實施、少量多次”的實施步驟,既避免對市民原有出行方式帶來較大沖擊,保障原有乘客出行需求基本不受影響,又有效銜接軌道交通,充分發揮常規公交“短、頻、快”的接駁優點,推動構建無縫銜接、方便換乘的大公交體系。
百米內有公交接駁
遷移增設16處站點
為了進一步做細地鐵與公交的無縫換乘,真正使市民乘坐地鐵省時、省心、快捷,廈門公交集團對地鐵1號線沿線各站點周邊的公交站臺位置進行了調整和增設。
新設公交站點或對現有公交站點進行遷移調整,將盡量靠近地鐵各個出入口,縮短市民的步行換乘距離。目前,新設或遷移調整“婦幼保健院”“實驗小學”“將軍祠”“蓮花路口東”“呂厝北”“仙岳路口”“馬垅(火炬園)”“殿前”“高崎火車站(中埔)”“軟件園三期”等10處站點,并調整線路停靠。
同步地鐵1號線開通時間,將啟用在湖濱中路、集杏海堤、集美大道等道路上新設的5處站點,并調整線路進行增停。并新設“SM城市廣場”分站實施分站停靠。下一步還計劃繼續遷移“湖濱四里”等站點,對“蓮坂外圖書城”站實施分站停靠。
延長末班服務時間
同步調整26條線路
此次調整是按照“減重復、增覆蓋、重接駁”的原則,分批調整常規公交線路,降低公交與地鐵兩者之間的競爭關系而強化接駁關系,更好地發揮常規公交為軌道交通喂給客流的作用。進出島以截斷、整合為主,島外線以新增、調整為主,島內線路以優化調整為主,同時還將延長公交線路末班服務時間,提高公交線網服務覆蓋面。
減重復:通過調整截短44路、657路、755路、840路、959路等5條線路,優化整合950路與953路等2條線路,降低嘉禾路、文園路、鎮海路等交通繁忙路段公交線網重復率。
增覆蓋:通過新增集美區內919路,調整840路、959路線路走向,提升集美區公交線網配套薄弱區域的線網覆蓋水平。
重接駁:通過微調947路、954路等18條線路走向,停靠軌道站點出入口周邊公交站點,縮短公交與軌道交通之間的換乘距離,充分發揮接駁功能。下一步,還將根據客流量變化情況及市民需求,繼續實施公交調整后續方案。
此外,還建立應急響應機制,每個地鐵站點均有對應的公交運營公司負責應急保障,并預留一定數量的公交應急車輛。一旦發生地鐵中斷運行或可能導致現場大客流聚集的情況,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20分鐘內開通臨時專線,將滯留乘客疏運至指定地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