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瑛在活動現場為讀者簽名。(本報記者王火炎攝)
廈門日報訊 (記者 曾嫣艷 陳冬 通訊員 林瑞聲 張天驕)懷遠湖上碧波蕩漾,紅磚厝前三角梅搖曳怒放,冬日的暖陽讓人倍感愜意。昨天上午,“那魂牽夢縈的地方”――《有一種愛叫永遠》陳慧瑛著作品賞會在翔安區澳頭文學館舉行。這一場別開生面的著作品賞會,更令這里增添了幾分情濃意暖。
在翔安區澳頭文化促進會的盛情邀請下,享譽海內外的知名作家、《廈門日報》原知名記者、編輯――陳慧瑛,帶著她的著作回鄉,在翔安區澳頭文學館與文學愛好者分享她對藝術的追求和對故土的熱愛。
昨天的著作品賞會持續兩個多小時,掌聲不斷在閩南古厝里響起。廈門日報社總編輯江曙曜,翔安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葉曉東以及廈門文史專家顏立水等先后登臺,講述自己與陳慧瑛之間不解的情誼,點評作品流露的“赤子情懷”。品賞會上交流不斷,旁邊的玻璃小屋內同樣十分熱鬧,蘇遙、伊玄等藝術家在主辦方的邀請下現場潑墨創作,暗香浮動的梅花、姹紫嫣紅的三角梅躍然紙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澳頭,曾經是一個荒涼貧困、鄉親不得不背井遠走南洋的古老漁村,如今既擁有明湖秀水、花香鳥語,又有古渡新港、奧特萊斯等。”陳慧瑛說,正是因為構筑中國夢和鄉村振興計劃,神州大地才涌現出無數美麗鄉村,澳頭小鎮就是其一。在翔安區委、區政府的用心經營下,在鎮、村干部和百姓的努力實踐下,澳頭小鎮擁有膾炙人口的鄉土“三筆文化”,油畫、版畫、紙本水墨、雕塑等,眾多作品猶如一道心靈之橋,一頭連接起生活,另一頭串起海內外鄉親濃濃的鄉愁。如今,澳頭小鎮還迎來京華文藝大腕、北歐民間藝術等,海內外各路文化精英才子慕名而來,成為鄉村振興的文化典范。
《有一種愛叫永遠》陳慧瑛品賞會是“澳頭面朝大海藝術季·2017年第四季古渡新航”的系列活動之一。情系桑梓,再譜新篇。葉曉東說,近年來,陳慧瑛教授一直關注澳頭漁村的發展變化,關心支持澳頭美麗鄉村以及特色小鎮建設。特別是近期她不遺余力,深入基層采風,親筆撰寫《澳頭故事》。該作品的問世,將對進一步弘揚澳頭“三筆文化”、三海一僑文化,彰顯和提升澳頭特色小鎮區域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廈門北歐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瑞典文化年之中瑞當代海絲藝術展與澳頭村史館舉辦的“古厝玄象――伊玄綜合藝術展”等活動將一直持續到明年春節前后,免費對市民開放。葉曉東表示,根據澳頭特色小鎮的規劃提升,下一步澳頭將以海絲、海峽、海灣作為新的規劃布局,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打造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示范型海洋小鎮。
【名片】
陳慧瑛,民族英雄陳化成將軍嫡系五代孫,祖父、外祖父、父親皆為知名愛國華僑。她在國內外200余家報刊發表詩文近700萬字,獲國際、國家、部級以上文學獎100余項,數百篇佳作入選國內外200余種文選,多件作品入編大、中、小學語文課本。她曾榮獲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僑界十佳”稱號,是首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連任四屆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僑臺外事委員會主任,連任五屆廈門市作協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