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場景的實景圖與運用BIM建模的虛擬圖對比。廈門軌道集團供圖
VR技術是BIM技術的應用之一,通過VR眼鏡可看到廈門地鐵的實景,仿如身臨其境。記者 陳理杰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雷妤 通訊員 李琳許惠蓉)在你的印象中,廈門地鐵是什么樣的?出現在你腦海中的,也許是一條錯綜復雜的地鐵線網,亦或是一列疾馳而來的地鐵列車。可你不知道的是,在廈門地鐵建設背后有一個“看不見”的浩大工程———用BIM技術構建的地鐵模型。
由BIM技術構建出的地鐵模型,相當于在虛擬世界里再建了一條地鐵———所有實物信息都實實在在地展現在另外一個空間里。日前,記者走進廈門地鐵的BIM“世界”,為您揭秘BIM技術從探索到運用背后的故事。
初試 從設計到施工都使用BIM
什么是BIM?它的中文翻譯為建筑信息模型。通俗的說,BIM是利用三維模型進行虛擬建造,在地鐵真正動工前,先利用該技術在電腦上模擬建設地鐵,解決設計中的不足以及存在的問題。
雖然BIM概念誕生僅有四十多年,可謂是最前沿的技術之一,但在國內地鐵建造中已有嘗試,廣州地鐵就在施工階段運用了此項技術。
相比于其他城市,廈門地鐵雖然建設時間較晚,但起點很高。可以說,廈門地鐵是國內首個在工程建設“全線路、全系統、全過程”系統性地應用BIM技術的地鐵工程。廈門地鐵在設計階段就引入了BIM技術,把設計從紙變成了三維模型,達到設計可視化。
“此前國內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地鐵,從設計到施工都使用BIM技術。”廈門軌道交通集團建設事業總部計劃統計專業經理魏錦地表示,廈門地鐵從可研階段起就已經著手研究BIM技術,可謂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探索 遇難題BIM技術差點中止
首次系統性地應用BIM技術,就意味著“前無古人”———沒有經驗可以參照。要探索出一條經驗之路,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
打個比方,若要運用BIM技術建造一個車站模型,涉及到的與地鐵建設相關的專業就有三四十種,相當于各行各業的專家要在一張白紙上共同“繪畫”,才能在電腦上構造一個與實物一模一樣的模型。這個模型不僅實景還原車站裝修等,連看不見的地下管道也能清清楚楚地呈現出來。
這么做有什么好處呢?模型可以呈現出二維平面圖無法標注的內容,比如,它可根據管徑大小安排空間內的管線數量,減少分管碰撞并預留出未來的檢修通道,“以前只有二維平面圖時,很難預估剩下多少空間,經常導致檢修空間不足,給未來維修帶來很多困難”。
魏錦地說,設計階段大家沒有經驗,最后做出來的三維模型跟平面模型相比,竟產生1萬多條問題模型,差點導致BIM在設計階段就無法繼續。
“大家都很著急,工期非常緊張,如果這點沒辦法克服的話,后面我們所有工作就無法實施了。”他形容,當時擺在大家面前有三種結局:BIM技術要么“流產”、要么“難產”、要么“順產”。對此,技術專家們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把問題解決掉,讓BIM可以在廈門地鐵“順產”。
為此,專家們花了十天時間,集中力量攻破了這1萬多個問題模型,形成了厚厚的一本圖模報告。
運用 完成多少工作量都可知道
專家們耗盡心血,最終用BIM技術形成了設計三維模型,這已是國內地鐵建設史上的一次突破。之后,在施工階段,專家們還要將設計模型轉換為施工三維模型,24個車站分批次完成,每批次大約要花上68天。
施工階段,BIM的技術運用就更加具象了。比如,施工單位每天干什么活,由誰來干,都可以通過BIM應用管理平臺來派發作業單,并由施工單位把人員信息、設備信息與模型進行關聯,甚至還能和門禁系統關聯。
“誰進入現場都可以顯示出來,避免施工人員扎堆,也便于人員管理。”魏錦地說,每人完成的工作量都可以關聯到車站模型中,達到施工進度可視化,幫助施工單位合理安排工期。再比如,地鐵建設中使用的是臨時電力設施,就存在臨時設施和正式的設施交叉設置的問題,“如果沒有BIM技術,臨時設施只能做一段拆一段,而BIM技術運用后,就可以標注臨時設施位置,等工程全部完成后再統一拆除。”
在魏錦地看來,BIM技術的運用不僅可實現標準化施工,提升施工安全性,還可以減少材料浪費。未來,若熟練運用BIM技術,將可以縮短20%左右的施工工期。
經驗 形成建筑信息模型地方標準
在今后的地鐵運營中,BIM技術還將發揮著很大的作用———BIM就像目錄一樣,可進行索引,迅速鏈接出數據,若要查閱一個零件信息,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知道誰來制造、誰來安裝、安裝時間、聯系人等;如果地鐵車站天花板漏水了,只要通過BIM技術,外行也能迅速找到總閥和分閥的位置。
“當真正實際運用時,我們才能感受到BIM技術在廈門運用的成功。”魏錦地說,廈門地鐵對BIM技術的探索也得到了全國地鐵同行的肯定,各地同行陸陸續續到廈門取經。
2017年,中國軌道交通領域第一個經過工程實踐檢驗的建筑信息模型地方性技術標準《廈門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階段BIM模型交付標準》通過了專家評審,升級為廈門市地方標準。
“廈門地鐵的BIM技術運用水平,在全國軌道交通領域已經領先。”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廣斌給予高度評價。他說,評審的《BIM模型交付標準》是對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BIM技術應用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一個內容全面、條理清晰、易于執行和具有前瞻性的技術標準,對規范廈門BIM技術應用行為,促進廈門BIM技術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望聞問切”監控工程質量
廈門地鐵土建施工過程中還運用了不少信息化技術,對工程的質量安全進行監控和管理,創建了安全風險管理信息平臺、質量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平臺、安全監管平臺,在質量安全管理中發揮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廈門軌道交通集團建設總部質安管理部專業經理林興鐠介紹,信息平臺構建了一個完整的“診療所”,可對地鐵1號線工程的健康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并進行診斷和分析,然后采取措施進行應對。
打一個形象的比方,平臺就相當于是一個中醫,先望聞問切,通過肉眼來觀察現場的情況是否健康;然后采用儀器監測,對現場一些變形和受力進行監測;最后將兩者的數據結合起來。如果發現異常,再進一步分析,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解決現場的安全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