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珊珊 東南網1月23日(福建日報記者 楊珊珊)年前,一個朋友的就醫經歷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個單身獨居的朋友因為夜宵吃魚不小心卡住了喉嚨,獨自一人打車到醫院就醫。出門后她給我發微信:“怎么辦,出門太急,忘了帶錢帶卡了,不會看不了吧?”正在忙的我只能跟她說,先去把刺拔了吧,我爭取趕過來幫你結算。 半個小時不到,這個朋友告訴我,病看好了,錢也順利交了,用的是移動支付,掃了掃二維碼,就把費用結算好了,真是方便。 采訪中,中山醫院一個住院治療的小伙子的話也給了我很深的印象。這個來廈門打工的外地小伙子因腎臟問題住院治療,家屬都不在身邊,但通過智慧醫療系統,他自己預約就診,診察費、住院費用等通過微信和支付寶輕松繳交,省去了許多來回跑的工夫,醫生查房時,他打開醫院微信公眾號里的個人就診記錄,就能展示自己的病歷和各項檢查報告,和醫生交流病情。他覺得“很方便,自己一個人也能搞定”。 事實上,信息化正成為現代醫療發展的新趨勢。信息化加上醫療服務帶來的“化學反應”,其效果就體現在每一個個體多一分的便利。廈門的智慧醫療起步較早,在全國率先建立的區域衛生信息服務平臺——廈門市民健康信息系統是國家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典范樣本,目前已為全市95%的常住人口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電子健康檔案;廈門還在全國率先建立“健康醫療云”平臺,承載了各項區域核心應用系統及6個市屬醫院的信息系統,信息化軟硬件投入和運維成本因此大幅減少;全市門診統一預約平臺、廈門市醫療統一支付平臺為廣大市民帶來了便利;此外廈門開發的手機App“廈門i健康”,實現了在線完成家庭簽約、隨訪、咨詢、慢性病病人長處方的續方、醫保卡遠程脫卡支付以及藥品第三方配送到家等功能。 不管是智能導診、自主預約就診、移動支付,還是頂層設計的大數據云平臺、云服務,都有力推動了醫療資源最大化利用,而落實到每一個患者身上,就是要轉化為實打實的便利,從一個個小細節上,提升患者的滿意度,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
相關閱讀:
- [ 01-19]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辦法出爐 為患病職工減輕醫療負擔
- [ 01-17]職工醫療互助保障開辦 參保期限為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 [ 01-07]多措并舉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市民不出廈門可看名醫
- [ 01-01]廈門設立全省首個兒童危重癥院前醫療急救體系
- [ 12-26]集美區政協八屆二次會議開幕 關注醫療等民生問題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