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臺灣的年輕學生蔡宇倫(左)與搭檔陳柏臻(右)表演歌仔戲片段《陳三磨鏡》。 閩南傳統藝術種子培訓 推動兩岸學生藝術交流 既然是與閩南傳統藝術有關的冬令營,開營儀式自然與眾不同——來自臺灣戲曲學院青年劇團的學生代表,與廈門藝術學校2015級高甲戲班的學生輪番上陣,大展身手,通過高甲戲、歌仔戲、客家戲等劇目片段表演以及曲牌、劍舞等基本功展示,給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 7天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每天上午,臺灣學生準時來到廈門藝術學校練功廳,他們跟著藝校老師,與高甲戲班學生一起學習水袖、團扇、把子、趟馬等基本功組合,慢慢地成為好友。看到自己一天天發生的變化,臺灣學生感嘆“汗水沒有白流”。他們說,真希望時間過得再慢一些,這樣就可以多學到一些。 早在16年前,廈門藝術學校創辦的大陸首個歌仔戲大專班畢業生就組成青年歌仔戲劇團赴臺巡演,并與臺灣戲曲學院交流,此后,兩校的學術交流和互訪日益頻繁。2004年,時任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科主任的著名歌仔戲表演藝術家廖瓊枝到廈門藝術學校參觀交流,臺灣戲曲學院也聘請廈門藝術學校的老師短期赴臺任教。4年后,兩所學校簽訂了為期兩年的學術合作協議。 “過去,兩校之間的交流只局限于老師的互訪,學生間的交流始終沒有實現。”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學文對此一直覺得很遺憾,他說,借助此次“閩南傳統藝術種子培訓”,兩校在藝術教育交流與合作方面可以探索出新的路徑,譬如合編教綱、互派學生和老師,為兩岸傳統戲曲的教學推廣打下基礎。 共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感受“兩岸一家親” 這次冬令營,臺灣戲曲學院的師生還有個特別“任務”,那就是與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合排經典劇目《阿搭嫂》。6月1日、2日、3日,這部融合了高甲戲、歌仔戲、客家戲等三個劇種的全新《阿搭嫂》將在臺灣公演。這也是繼歌仔戲《蝴蝶之戀》和《龍九》之后,廈臺兩岸戲曲演員再度同臺合作。 究竟是什么吸引著臺灣戲曲院團選擇廈門?作為兩岸傳統文化交流親歷者的曾學文給出這樣的答案:“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廈門常有機會與臺灣進行文化交流,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大家對于弘揚傳承傳統藝術有著共同的理念,那份執著,推動著我們一直往前走。” 在20多年的文化交流中,廈門臺灣藝術研究院與臺灣唯一一所專門培養傳統戲曲人才的臺灣戲曲學院互動往來頻繁,使彼此成為肝膽相照的“好兄弟”。從2004年第一屆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舉辦以來,臺灣戲曲學院是堅實的合作伙伴,更與臺灣明華園一起成為首次通過“小三通”登陸的臺灣文藝團隊,2014年還與廈門在臺灣彰化共同舉辦“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暨彰化傳統音樂戲曲節”。 而從近年舉辦的各種兩岸文化交流活動更是可以窺見,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植根在兩岸同胞內心深處,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兩岸政治關系趨冷,但兩岸文化交流熱度不減。此次“閩南傳統藝術種子培訓”冬令營,就是一座開啟兩岸學生共同交流的橋梁,也開啟了“00后”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開始,大家通過心靈契合的交流,真切感受到了“兩岸一家親”。 |
相關閱讀:
- [ 01-27]兩岸大學生記者全球直播 展示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 [ 01-26]名揚兩岸的漳州鳳霞祖宮
- [ 01-26]兩岸青年尋跡京杭運河腹地 贊其魅力不減當年
- [ 01-26]大陸配偶團體抗議臺移民部門面談制度拆散兩岸婚姻
- [ 01-23]海協會秘書長:臺青年應從客觀、全局、發展視角看兩岸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