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育苗設施。(百利種苗供圖) 廈門日報訊(記者林雯通訊員楊鳳閣)4日發布的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這個目標,也正是近年來廈門三農工作的努力方向。 如今再到島外廣袤的土地上去看一看,農業、農民、農村的面貌早已與十年前大相徑庭。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涌入廈門農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下鄉當農民;越來越美的農村不僅是千千萬萬農民安居樂業的家園,更成為資本涌入的“聚寶盆”――一場三農大變革正在廈門大地悄然上演。 現代都市農業蓬勃發展 在元初、大潤發、天虹等超市的生鮮蔬菜貨架上挑選一包蔬菜,用手機掃一掃蔬菜外包裝上的二維碼,短短一兩分鐘,從播種開始,蔬菜在施肥、打藥、灌溉、采收、農殘檢測、銷售過程中的各類信息便一一展示在消費者眼前。以先進信息技術為手段,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數字化管理,將農業投入品使用、農產品生產記錄、農產品銷售和農產品監管等各個環節全部納入系統平臺,并引入產地合格證明和企業誠信等級評定機制,實現對種植業產品從生產源頭到產品上市前的全程質量管理控制,這就是廈門市農業局努力打造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的建立,是我市在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工作方面的一個成功典型。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建設,更是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圍繞城市發展和居民消費需求,廈門市在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都市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方面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新路子。 去年,全市新建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23個,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29個,全市“三品一標”產品達到76個。新建種植業追溯點13個,可追溯點總數達到73家,蔬菜、水果、食用菌等300多種農產品被納入了可追溯系統管理,胡蘿卜、蔥、甘藍等5萬多畝蔬菜出口基地實現溯源管理;新建生豬養殖追溯點5個,110多家農資經營門店均納入平臺監管。 科技化、現代化、信息化,是廈門市都市農業的一張“新面孔”。去年,全市建成農業“五新”成果示范基地13個,示范輻射帶動周邊區域面積達2萬畝。省級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點建設不斷推進,12316信息服務系統日益完善。引進優質糧食、蔬菜、水果新品種171個,繁育嫁接苗1.5億多株,建設甘薯、特色蔬菜等農作物新品種示范推廣項目6個,完成百利種苗有限公司“種子加工檢測實驗室”建設。同安區省級現代蔬菜產業園,青田蔬菜基地、百利種苗等一批產業園區正在建設或完工,同安區省級農民創業示范基地、翔安區省級農民創業園也陸續推動上馬,而在11415平方米的廈門海峽農業高新技術園溫網室內,14個新品種蝴蝶蘭已經進入了組培繁育階段。初步測算,2017年全市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實現產值739億元,同比增長10.3%。 |
相關閱讀:
- [ 02-06]廈門機場計劃增加航班243架次 進出境檢疫打好精準牌
- [ 02-06]杭州寄往廈門快遞兩個月后才收到 期間包裹還“弄丟”兩次
- [ 02-06]廈門機場截獲一批“蝦兵魚將”
- [ 02-06]廈門最低氣溫只有-2℃ 今天冷颼颼明天將回暖
- [ 02-05]第十四屆廈門元宵民俗文化節百場活動邀你來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