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現場人山人海。(朱毅力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曾嫣艷 通訊員 余慶東/文 通訊員 朱毅力/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并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要求,這成為新時期指導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行動指南。目前,在內厝鎮黨委、政府提出的“產業興鎮”、“生態立鎮”、“民生安鎮”的工作總思路下,該鎮正初步形成美麗鄉村、生態旅游、文化民俗、休閑體驗的雛形局面。
鴻漸春曉,花開九溪。昨日,翔安香山頂上,因閩南廟會人氣爆棚,香山腳下的黃厝村,也因一場“農創文旅”活動變得熱鬧非凡。一大早,閑置多年的原黃厝小學鼓樂齊鳴,人頭攢動。
由翔安區內厝鎮和思明區嘉蓮街道辦事處聯合主辦的“大地情懷,紫云黃厝——2018鴻漸三賢鄉土文化節暨廈門市翔安區內厝鎮鄉村振興眾創基地”揭牌儀式昨日舉行。
這是一場以黨建為引領,以“以農創文旅”為主題,以香山、鴻漸山、妙高山“三山”為背景,圍繞鄉土、鄉愁、鄉情“三鄉”為主線,開展田間、厝里、巷里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在百姓看來,它不僅豐富了翔安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取代了傳統的民俗日,這就是鄉風改變,鄉愿催生。
文化惠民活動 取代傳統民俗日
正月初六,既是翔安香山的廟會,也是香山腳下黃厝村的民俗日。依照往年的“傳統”標準,每年的這個時候,家家戶戶一大早就開始殺雞殺鴨,呼朋引友,準備大擺宴席、放禮炮。
昨日,這個村莊卻與以往不同。在“紫云巷里”的活動點,58歲的黃文提領頭,帶著大兒子、大兒媳、小兒子、小兒媳等四個“大學生”泡在了燈謎陣。10時左右,他攤開左手,掌心上是厚厚一摞紅色“答題卡”。數一數,將近40張。
不遠處,寫著工作點的帳篷里,92580志愿者聯盟“就業我幫您”志愿服務隊的工作人員趕早就支起熱鍋,一個個金燦燦的地瓜炸棗在沸騰的油鍋里鼓起“肚皮”,令人垂涎三尺。
黃文提的小兒媳將手中的“答題卡”,換回了獎品——熱氣騰騰的炸棗。看兒孫們吃得開心,喜笑顏開全寫在了黃文提的臉上。“這種集會,有著消失已久的年味,雖還沒有小時候那么鄉土,但很濃很好。”黃文提的小兒子指著十米開外的一棟小樓告訴記者,他們就住在那。一大早,閑不住的老父出門溜達一圈,急匆匆跑回家,拉上他們逛“巷里”。
巷里,棉花糖、糖畫、糖葫蘆、碗仔糕等傳統小吃,串起了市民酸酸甜甜的兒時回憶,找回記憶中的年味,也讓昨天參與的孩子們,收獲了滿滿的幸福。內厝鎮黨委委員透露,這次鴻漸三賢鄉土文化節啟動,替代了民俗日的大操大辦大宴請,預估能讓村民們省下五六百萬元,大家都拍手稱好。
挖掘傳統資源 打造眾創平臺
昨日上午,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啟動儀式和揭牌儀式中,隨著區、鎮領導及嘉賓一同推桿啟動“大地情懷,紫云黃厝——2018鴻漸三賢鄉土文化節暨廈門市翔安區內厝鎮鄉村振興眾創基地”活動,兩塊牌匾露出了神秘的面紗——“閩南紅磚雕文創共建基地”、“翔安區內厝鎮鄉村振興眾創基地”。
一張張老照片記載了黃厝村的歷史人文、建筑風貌、宗族繁衍等,令手握拐杖的耄耋老者微微激動;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閩南紅磚雕刻作品,帶來了古風新韻的視覺沖擊,讓年輕人看到了閩南紅磚雕刻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醒目地寫在圍墻上,沿著圍墻進入一層樓的紅磚古厝。這是閑置多年的黃厝小學舊址,建于上世紀60年代初。如今經過修繕與裝扮,一層的紅磚古厝散發著新時代的魅力。“老照片”展、“紅磚雕”展、剪紙展等利用紅磚古厝、毛主席語錄和當代農村最純樸的一種傳承,賦予時代記憶的獨具特色文化。這個眾創基地平臺的展示,不斷引來觀賞者。
內厝鎮與思明區嘉蓮街道鎮街聯手的打造了“閩南紅磚雕文創共建基地”。“這個文創項目落地,不僅僅提供的是項目,還有技術和人才的培訓,引領、帶動、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聽嘉蓮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吳昌逛一說,村民們喜笑顏開。他們說,這個文創項目落了地,大家都看到了希望。
“通過實際行動,以黨建引領,文化帶動,資源挖掘。再進一步打造集‘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鄉村藝展及村社共建、街鎮共建、城鄉共建、校企共建、眾創孵化等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綜合體。”內厝鎮黨委書記林生海說,此次活動的目的是利用鄉村閑人、閑地、閑房“三閑”資源,發揮賢人、賢士、賢才“三賢”作用,來打造文化品牌,促進農村效益增收,幫扶創業解決就業問題,帶動村民致富,推行文明鄉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