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外觀
孩子們正在認真閱讀
東南網2月26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李霖)“讓世界走進港頭,讓港頭走向世界。”這句話最初被鑲在集美區后溪鎮港頭村公益圖書館外的時候,廈門80后法警顏鈺棚遭到了許多人的懷疑甚至嘲笑。而現在,顏鈺棚和村民們通過努力,讓更多人看到了港頭。
2月7日,央視新聞微直播《致敬平凡》欄目以《走進小村里的“解憂”圖書館》為題,挖掘港頭公益圖書館的暖心故事;2月18日,央視《新聞30分》“新春走基層”欄目再次對港頭公益圖書館進行了報道,時長超過4分鐘。一個月內,這家公益圖書館兩次通過央視的鏡頭,向全國乃至世界傳播公益正能量。
初心
為了公益,為了孩子的未來
去年11月,集美港頭公益圖書館紀錄電影《致童年》首發。“我們的童年是貧瘠的,沒有書籍,沒有音樂,不知古今,不知世界。”影片中,顏鈺棚用這句話概括了自己寡淡的童年,也表達了鄉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望。
大學畢業后,從事法警工作的顏鈺棚接觸到許多因教育缺失走上歧途的人。面對港頭村兒童知識獲取渠道狹窄的困境,他決心改變現狀,用知識的力量引導孩子,美化家園。2016年6月,顏鈺棚通過公益眾籌的方式,改造自家車庫,建立了港頭村公益圖書館。
走進港頭村,這座敞亮的二層木屋顯得格外引人注意。一樓的成人閱覽室為辛勞了一天的村民們提供休閑閱讀的場所,二樓的兒童閱覽室綠樹掩映、靜謐溫馨,是孩子們閱讀的海洋。這里不僅提供閱讀和免費借閱,還定期舉辦各類公益課程。
“我的初心是為了公益,為了孩子的未來。”顏鈺棚說,“我希望以圖書館為核心,打造一個村莊文化公益平臺,吸引文化人,留住大學生,提升港頭的文化氛圍,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質。”
小朋友幫忙整理書籍
專心閱讀?
變化
村里的孩子有了另一種成長
英村小學二年級的沈欣怡是圖書館的“常客”了,除了家和學校,這里幾乎是她最常待的地方。“我一周會來三四次,放學把書包放回家就來這邊看書,吃晚飯時間再回家。”一年多來,圖書館陪伴了沈欣怡從幼兒園走進小學,也增廣了她的知識面,“這里的書很多,登記了就能免費借回家。”
除了培養村中兒童的閱讀習慣,“感恩、付出、分享、共擔、尊重”的圖書館精神踐行始終。閱讀前要脫鞋、洗手、漱口的規定喚起孩子們對書籍、對他人的尊重,“謙讓梯”的設置更在點滴處展現美德的傳承。這些圖書館的制度,讓孩子們邊讀書邊培養良好的品行。
在這里,孩子們既是客人,也是主人。以前,高哲、高航兩兄弟最愛在家里看動畫片,一是家長工作繁忙無暇顧及,二是因為港頭村里鮮少有供孩子們消磨時間的去處。現在,在寇莊小學上學的兩兄弟放學后不但常常來到圖書館看書,還能主動幫忙整理書籍,當起了小小圖書管理員。
“真正重要的是培養孩子付出、感恩及自我管理。”孩子們擔負起了整理圖書、打掃衛生、活動布置的工作。在孩子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成年人走進圖書館,小村莊的業余生活更有文藝范兒。
中外小朋友交流、游戲 受訪者供圖
瑞士藝術家走進港頭公益圖書館 受訪者供圖
匯聚
志愿“螢火”點亮港頭夜空
“集螢為公”的四字牌匾掛在志愿者辦公室中,“一只螢火蟲發出的光芒是微弱的,但一群螢火蟲共同發光的時候,可以照亮夜空。”顏鈺棚告訴記者,這四個字是他一輩子的人生信條,更是圖書館的精神核心。這種精神,也深深影響了為圖書館貢獻力量的志愿者們。
許紫堯是眾多“螢火蟲”志愿者中的一位。去年6月,他被顏鈺棚的志愿精神打動,辭去穩定的工作,只身一人從云南來到廈門,投身港頭公益圖書館的志愿服務。“我們都像一只只螢火蟲聚集于此,只為在黑暗中點亮一片光明。”數月后,許紫堯離開廈門時,寫了一封長信,記錄在港頭公益圖書館志愿服務半年的所見所感,“雖然我沒能記住每一個孩子的名字,但我能記住和他們相處的每一段時光。”
正如“集螢為公”所闡釋的志愿精神,一年多來,數百位志愿者走進圖書館,他們有附近的在校大學生,有各行各業的文學愛好者,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公益達人,還有熱愛分享的外國友人,他們用點點螢火照亮了港頭的一片夜空。
冬令營活動合照 受訪者供圖
傳遞
公益的火種在港頭蔓延
上個月,圖書館旁的初心院完工,并首次舉辦了為期七天的冬令營活動,營員們大部分是外來工子女,通過冬令營活動,孩子們學會了團隊協作和互幫互助。這樣的公益活動以后將成為常態,目前,初心院設置了陶藝室、書畫室、讀書教室等多功能空間,吸引更多公益人士入駐,為村里的孩子們帶來更豐富的學習機會。
如今,公益的火種,在港頭傳遞。2月10日下午,港頭村莊文化節舉行,村民發動眾籌,自編自演節目,提供免費小吃,吸引了千余人參加,展現了港頭人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一位村民貢獻出自己的場地創辦了公益健身館,其他村民集資購買各類健身器材,供人免費鍛煉身體;在顏鈺棚和村民們的努力下,村中部分道路和綠化建設得以完成;公益旅館共榮計劃啟動,村民利用舊屋實現造血,部分收入反哺圖書館……港頭人用多種方式,讓公益之火漸漸蔓延。
“希望能和圖書館繼續砥礪前行,守住一份初心,為更多人點亮溫暖和希望。”圖書館里的書籍雖然只有四千冊,但這個小小的鄉村圖書館正在用無形的力量影響著周圍的人、事、物。顏鈺棚說:“我希望實踐一個以圖書館文化為核心解決文化信仰問題,以提高自我經濟創造力為物質保障的模式,使農村文化和經濟齊頭并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