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的書香隨著“三送”活動的腳步快速蕩漾開來。(本組圖/翔安區圖書館提供)
“愛心運書隊”為鋤山銀鷹小學送書。
廈門日報訊(記者王元暉通訊員林瑞聲黃培真)昨天下午5時20分,天色漸漸黯淡,但是位于翔安區新店頂曾路的翔安區圖書館大門,人們依舊頻繁地進進出出。“我的圖書館”幾個顯目的大字,似乎一下子讓來客有了“家”的感覺。
不過,在這里專心閱讀的人們也許并不知道,一份發布在中國圖書館學會官網上的“第一屆全國公共圖書館創新創意征集推廣活動”評獎結果,點擊量在短時間內迅速攀升,不少人一下子就注意到了“翔安”的名字。
翔安區圖書館四項工作活動案例攬獲創新獎,其中“92580就業我幫您‘三送’活動”、“愛心運書隊”獲得“最佳創新獎”,“掌閱翔圖”、“故事妙妙屋”獲得“優秀創新獎”。
由中國圖書館學會公共圖書館分會主辦的這場全國性的評獎活動從啟動之初,就強烈牽引著國內圖書界的視線。在最終確定的138個獲獎作品中,翔安區圖書館力攬4個,而在33個“最佳創新獎”案例中,該圖書館也傲人地占據兩席。
一個區級圖書館,緣何能在林林總總的圖書館中脫穎而出,被推向全國圖書界的聚光燈下?翔安區圖書館還很年輕,2011年10月建成開館的它,已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一級圖書館”。其實,這并不是我們今天揭秘的答案。而圖書館館長張勝峰口中頻頻提到的“我的圖書館”,卻或多或少隱喻了圖書館魅力的來源。
獲獎項目點擊
就業我幫您“三送”活動
雖然已經開工,但是濃濃的年味這幾天還洋溢在翔安區廣袤鄉村的紅磚古厝間,一場“92580就業我幫您‘三送’活動”近日在田乾社區開啟,一陣陣持久的書香隨著志愿者們送文化、送崗位、送服務的腳步,快速蕩漾開來。
捏著剛剛領到的借書證,社區居民小林樂了,在他原來的理念里,到圖書館辦證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但沒有想到,翔安區圖書館卻把證件送到了他的手中。
“每月一場的‘三送’進社區活動,目前已在各鎮(街)49個村居舉辦52場次,活動覆蓋人口達十多萬人。”在外界的公開評價中,翔安區圖書館牽頭策劃和實施的這場老百姓家喻戶曉的活動,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揮圖書館在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特有作用的一次成功探索――通過搭建平臺,不僅增強了圖書館的服務能力,不斷拓展的服務內容也擴大了圖書館的影響力。
愛心運書隊
山里云霧繚繞,昨日清晨,一群身著紅馬甲的年輕騎手,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山地跋涉,終于抵達廈門最偏遠的山區小學鋤山銀鷹小學,他們肩后背包上的“愛心運書隊”幾個字眼讓學校里的孩子們一下子齊聲歡呼起來。
熟悉鋤山銀鷹小學的人都知道,這所可以算是全福建最袖珍的學校,目前在讀的學生只有十余人。然而,翔安區圖書館卻這么想:為了讓難以走出大山的農村孩子能讀到好書,再遠、再難,也要把精神食糧送上去。
從服務翔安本區,到延伸進泉州市轄區,圖書運送數量從每次300本,增加到2000本……愛心運書隊的名氣越來越大,當然,自愿加入這支隊伍的企業和個人也越來越多。內厝鎮騎行愛好者小蔡說,參與運送圖書,不僅鍛煉了身體,也傳遞了愛心。
掌閱翔圖
昨天中午午休前,翔安歐厝的退養漁民林天恩習慣性地打開手機,屏幕上一下子就躍出“掌閱翔圖”移動圖書館的頁面。他說,雖然沒有“實地”踏進圖書館,但他借助互聯網搭建起來的框架,已經得到了他所需要的圖書服務。
“資源盡可能豐富、功能盡可能齊全、操作盡可能簡捷”,這三個“盡可能”,勾畫了翔安移動圖書館的辦館理念,其實,從“掌閱翔圖”的字面上來理解,翔安區圖書館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把圖書館辦在老百姓“手掌”上的意圖就顯而易見了。
截至去年10月,“掌閱翔圖”APP的總點擊量達到80733245次,這一數字,與館內絡繹不絕的人流交相輝映。
掃描二維碼下載“掌閱翔圖”APP
故事妙妙屋
幾天前的一個下午,一群5歲至8歲的孩子的歡聲笑語,讓翔安區圖書館與借閱區分離的一角,歡騰了起來。小朋友們圍成一圈,聽“志愿爸爸媽媽”講故事,暫時還沒有閱讀能力的他們,卻提早感受到了遨游書海的樂趣。
兩周舉辦一次的“故事妙妙屋”活動迄今為止已吸引了近萬人參與,其受歡迎程度從微信報名被“一搶而光”的場景便可見一斑。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借助該品牌活動的經驗,翔安區圖書館還把這種依托圖書資源辦活動的模式,向其他年齡層次的人群推廣。
【人物訪談】
翔安區圖書館館長張勝峰:
用創新服務
讓圖書館像家一樣
踱著輕輕的腳步,翔安區圖書館館長張勝峰平常總喜歡在擺滿書的館內走走,聞著書香,看著讀者臉上的滿足感,他自己的心中也有說不出的喜悅。以至于,如今有些市民還以為他也是常來圖書館閱讀的讀者之一。
“我的圖書館”,這樣的口號,不僅寫在館內的顯目位置,也出現在張勝峰的案頭。他的理解是,這里的每個人,既是讀者,也是管理者,人們在接受圖書服務的同時,也應該培育起以圖書為媒介服務他人的理念。
現在每逢周末,單天的人流量常常突破6000人次,而圖書館的借閱量也從2012年的5萬本,飆升到去年的40多萬本。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另一個數字――目前全館只有9名正式工作人員。這么少的人,如何才能管好這個人流量日益龐大的公共場所?對這個難題,張勝峰卻信心滿滿:“我們要讓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成為圖書館的主人,同時,有了這種力量,我們圖書館也要跨出傳統意義上‘圖書借還’的籬笆,努力走向社會,把書和服務一同送出去。”
開館短短一段時間,翔安區圖書館就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一級圖書館”,以及近日一口氣攬獲全國四項創新獎。人們難免好奇: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張勝峰常說,魅力源于服務能力,而這種服務能力的源泉,就是不斷的創新。
其實,翔安區圖書館的服務創新,從館內“免費取閱柜”、“便民服務處”、醫藥箱等的設置,就可窺見一斑。從大的方面來看,這次被推向全國舞臺的“92580就業我幫您‘三送’活動”、“愛心運書隊”、“掌閱翔圖”等,更無一例外地與圖書館的創新理念緊密相連。
張勝峰津津樂道的,還有他們精心打造的“兩個圖書館”:無論是“建在厝邊的圖書館”,還是“隨身攜帶的圖書館”,都在翔安合力構建起了線上和線下、實體和網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圖書館服務網絡。而他們以年齡劃分和以群體劃分的“六個書香”,也堅實地串聯起兩條縱橫交錯的全民閱讀活動鏈。
很明顯,張勝峰的服務構想,就是要牽動更多的人“走”進他的圖書館,也要把圖書館“搬”到任何可以搬去的地方。他很肯定:有了家的溫馨,大家沒有理由不融入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