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廈門市現存69個千年古地名 市民政局多年踏勘考證,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市核實歷史地名1895條,篩選重點保護地名816個,其中1980年前老街巷327條。 具體到千年古地名,按目前掌握的資料為69個:一個千年古縣――同安縣,兩個千年古鎮――大同鎮、海滄鎮。2010年出版的《廈門市地名志》和正在進行的第二次全國普查資料顯示:同安縣始于西晉太康三年(282年),至今1736年。千年古村落有66個,主要集中在同安、翔安,各19個、18個,集美區12個,湖里區8個,海滄區6個,思明區3個。 位于島內的千年古村落薛嶺,廈門人大多很熟悉,是廈門島古村落之一,始置唐天寶末年(755年),距今1263年。位于翔安新圩鎮北部的古宅村、后埔村、金柄村,均是唐垂拱二年(686年)開基,距今1332年。這三個千年古村落,相互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均有豐富歷史人文遺存,如古宅村,“古道十八彎”系宋景定元年修,稱“古宅小官商”。 千年古地名的史料年代,還要進一步考證。“這些古地名,記載著廈門特有的漢文化、閩越文化、移民文化、古地理文化,融匯、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不可復制、不可再生,是廈門地域的靈魂和名片。”市民政局有關人士說。 變化 明清以來,1150個地名消失 有個在全國、世界范圍普遍存在的現象值得重視――隨著城市化進程,很多古老地名隨之消失。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出現大量新建道路,舊城區大量熟悉的古舊街巷、古舊建筑物、古老村莊隨之消失,被歷史封存。2007年地名普查結果顯示:廈門市自明清以來,因各種人為和自然因素導致消失的地名達1150個,占當時6700多個各類地名的1/6。因城市化進程加快,自古比較穩定的自然村名由上世紀90年代1400個逐年減少至約1000個。 長期研究古文字的上海華東師大教授、博導詹鄞鑫說,造成古老地名消失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城市建設開發及歷代區劃調整這些人為因素。“在過去,人們對于古老地名并沒有保護意識,但現在,人們意識到,這些千年古地名就是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是文脈與圖騰,需要保護傳承。” 意義 古老地名背后 是一代代人的鄉愁 就像人有名字,街路巷、城區、海島、村落也有名字。“人類歷史文明十分悠久,地名也浩如煙海。許多地名經過數百年、上千年延續下來,不僅是歷史見證,也是文化形成發展的傳承載體。”地方文史專家彭一萬說,就算離開家鄉,不管去得多遠,族譜中、記憶里還會留下故土的名字,古老地名背后是一代代人的鄉愁。 “由于歷史悠久的地名承載著深厚的地域文化信息,聯合國地名標準化大會做出決議,確定地名為各國重要的歷史和文化遺產,稱‘地名文化遺產’”。市民政局有關人士說,當前,國家和各級各部門都非常重視古地名的文化歷史傳承,2012年民政部下發相關文件和行業標準公告,隨后我省我市也制定了實施方案。 千年古縣、古鎮、古村落、古街巷、古建筑等,統稱為古地名,是文化遺產。民政部制定的行業標準中,既有硬指標,名稱形成沿用要達千年以上,中間幾乎沒中斷過;也有軟指標,要有一定歷史文化內涵等。目前,福建省有德化、寧化、尤溪、沙縣、建陽先后通過鑒定,被授予“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 |
相關閱讀:
- [ 04-24]古地石社壽亭殿迎來重修 落成儀式現場“紅紅火火”
- [ 10-11]古地石社聚集“找工族”成短工市場 相關部門稱管不著
- [ 06-15]圍墻裂縫可容拳頭幾欲倒 地處湖里古地石社入口
- [ 03-05]北邊蔡塘站南邊是古地石社站 往返公交站名不一致
- [ 12-29]廈門口腔醫院新院開張 在呂嶺路東段蔡塘古地石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