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同安:守護指尖上的“國學”
授課老師莊晏紅同時也是木偶布袋戲的省級非遺傳承人。 廈門日報訊(文/本報記者 盧漳華 通訊員 余雪燕 圖/通訊員 陳嘉新)手指中有大世界,惟妙惟肖的面人,指尖跳舞的木偶,寓意吉祥的扎春花,一粒粒散落在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明珠,時至今日仍然光彩照人。然而,隨著老一輩工匠離去,民間傳統手工藝正面臨著斷層甚至失傳的危險。 日前,為更好保護閩南優秀傳統文化,同安區文化館特地邀請非遺傳承人和傳統手工藝大師,帶著木偶戲、影雕、珠繡、捏面人等10項傳統手工藝,走進全區31個中小學及幼兒園,以期培養更多傳統手工藝愛好者,守護指尖上的“國學”。 木偶公益培訓開班 “十指能做天上人,掌上可出千古事”。3月20日,一出取材自《水滸傳》的布袋木偶戲——《大名府》在同安實驗幼兒園精彩上演。聳肩、轉頭、蹺腳、扭腰,點煙、頂盤子、倒水……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如行云流水一般,讓人嘖嘖稱奇。 前臺看得高興,后臺卻忙得大汗淋漓。帶來這場精彩演出的正是廈門市弘晏莊木偶皮影戲傳習中心的藝術骨干們。 “木偶戲是閩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傳統戲劇之一,歷史十分悠久,2006年布袋木偶戲還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廈門地區歷史積淀最深厚的區域,同安也是木偶戲重鎮,表演木偶戲的歷史有上百年之久。”授課老師莊晏紅同時也是木偶布袋戲的省級非遺傳承人,她說,這場演出也代表著2018年同安區傳統手工藝培訓進校園系列活動之木偶技藝培訓的正式開班。未來三個月里,他們將手把手將繪制傳統木偶臉譜、制作幼兒木偶、運用戲偶進行講故事、演故事等傳統手工藝,教授給興國幼兒園、實驗幼兒園、西溪幼兒園、朝陽幼兒園、進修附幼等學校的75名教師,幫助他們運用在今后的幼兒教育中,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 10項傳統手工藝進校園 “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帶進校園里,可以從小增進孩子們的文化自信。比如木偶戲,有角色、對話、故事情節,既可以幫助孩子們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也可以讓優秀閩南傳統文化根植孩子們的心田。”同安區實驗幼兒園蕓溪校區園長顏毅真說。 走進校園的還有影雕、珠繡、捏面人、扎春花、彩扎、食雕、錫雕、漆線雕和珠光青瓷等9項傳統手工藝,這也是近年來同安區文化館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傳統手工藝進校園活動。 該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培訓進校園活動都是公益性質的,培訓時間較長,大多持續一整個學期。并且,根據難易程度,有的手工藝教給老師,有的則傳給學生。目前,珠光青瓷、捏面人、木偶戲等課程已經陸續在各個學校里開班了。年底時,該館還將集中展示此次傳統手工藝培訓成果。 事實上,對于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承,同安區一直不遺余力。此前,同安區文化館還舉辦過南音、農民畫、剪紙、古箏等公益培訓。專門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同安梧侶文體中心也開辦了歌仔戲、葫蘆絲、南音、書法等公益培訓班。 |
相關閱讀:
- [ 03-21]守護指尖上“國學” 同安開展傳統手工藝培訓進校園系列活動
- [ 03-21]24日零時至4時同安雙溪大橋禁止通行 屆時請繞行
- [ 03-21]為同安發展提供保證 同安區召開組織、宣傳、統戰工作會議
- [ 03-21]策劃同安灣都市漁港經濟圈 今后市民可坐游船去瓊頭吃海鮮
- [ 03-20]祥平街道“亮燈工程”受到居民歡迎 現已在同安全區推廣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