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圖
編者按
廈門城市公共交通進入了地鐵時代,但對市民的出行服務還有提升的空間,一些熱心市民也在積極關注公交出行的便利化。在地鐵1號線開通之前,廈門一中邱瀚瑤同學等進行了《關于BRT等車問題的解決方案》的小調查;在地鐵開通后,邱瀚瑤又進一步作了調查,完善了城市交通建議方案。
也許從城市管理的角度,這一方案還需要與廈門公共交通參與者的具體情況相結合,但我們認為,它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調查報告,可以拋磚引玉,引發有關方面和廣大讀者對滿足市民便捷出行需求的思考。
海西晨報訊(文/邱瀚瑤)廈門地鐵開通了,地鐵沿線的中學生們是受益最多的群體之一。不過,大家在搭乘過程中,普遍感到除了月臺上的屏幕之外,地鐵即時時刻表沒有辦法查詢。同時,地鐵即時時刻表沒有與廈門市民常用的公共交通信息平臺聯通,很不方便。
這使我想起地鐵開通前,我和同學一起做的關于BRT等車問題的調查報告。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和現場調查,開展了咨詢、討論,提出了解決建議。如今,地鐵時代來臨,在調查的基礎上,我們認為BRT遇到的問題,軌道交通也有類似的情況。因此,我重新進行思考,將地鐵交通一同納入這個調查。
或許,我們提出的方案是膚淺的,但如果能夠為這座令人自豪的城市盡一份力,也是令人高興的。
交通變革
從公交進入地鐵時代
近幾年來,廈門市機動車數量的迅猛增長導致交通日益擁擠,公共交通的運行環境日趨惡化,公交發展亦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廈門公共交通從公交汽車發展到現在的地鐵時代,快速公交系統(Bus Rapid Transit,簡稱BRT)是重要的一環。廈門BRT于2008年9月開通,是介于軌道交通與普通公交之間的新型公共客運系統,是一種大運量交通方式。自2008年廈門BRT開通至2017年底地鐵開通這9年的時間里,廈門BRT是廈門客運效率最高的公共交通系統。即使廈門地鐵開通后,廈門BRT也將承擔相當的公共運輸壓力,是廈禾路-蓮前東西路-云頂北路-集美大橋-濱海大道唯一的大運量交通系統。
廈門BRT建設的是一個運用現代化公交技術配合智能交通和運營管理,開辟公交專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車站,實現軌道交通運營服務,達到輕軌服務水準的一種獨特的城市客運系統。也因此,廈門BRT創下了多個全國首創紀錄:全國首創多形式組合、全國首創采取高架橋模式、全國首創一次成網。它最大的特色是在島內鬧市區建設高架橋,島外新開發地段則規劃設置專用道,這樣就保證了快速公交擁有全程封閉的專有路權,克服了城市公交最難解決的與其他車輛及行人相互干擾的弊端。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名片。暢通的交通、舒適的交通環境,是每一個市民所共同期望的。廈門地鐵開通后,由地鐵、BRT、普通公交形成的多層次交通應當為市民出行帶來更多便利。不過,我的調查也發現,其中還有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待改善。
實地調查
信息不對稱,市民心里急
《關于BRT等車問題的解決方案》在去年下半年進行了問卷調查,收集交通參與者意見,整理統計、分析要點,實地考察、區分情況,并積極提出了改進建議。調查注意設置不同年齡段的受訪對象,使調查結果能較好地保證其平均期望值,反映老百姓的呼聲。
對回收問卷進行整理統計,我們得出了受訪者乘坐BRT的比例、認為平時存在“上車通道堵塞”這個問題的受訪者比例。我們還收集了受訪者對志愿者所發揮作用、對空中自行車道對客流的疏導作用等問題的看法和建議。調查還實地搭乘BRT作現場觀察,發現在不同站點出現的問題和情況也不盡相同。
在起始站和終點站,由于人流量相對較大,車的種類和數量較多,因此每條路線的車都有對應的等候通道,且又有引導員的合理疏導,人群擁堵問題并不那么嚴重。相反,各途經站點,人流量雖小,但因沒有標記出明確等候通道,人們往往擠占優勢位置,場面混亂。此外,個別站點沒有看到志愿者,車輛來時,乘客蜂擁而上,毫無秩序。
地鐵開通后,我又做了進一步的調查。調查中發現,地鐵站點無論是起終點站,還是中途站,站點標識、人流引導、站務員指揮都比較完備。廈門地鐵的高峰期集中在假日,但總的來說乘車壓力不算太大。
目前,地鐵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車輛運行時刻表無法在月臺之外的地方查到,與其他公交系統的銜接無法進行,是個“信息孤島”,市民面臨著新的信息不對稱。由此,我認為提升廈門公共交通便利化,可從市民、交通部門、管理系統三方面著手尋找解決辦法。
他山之石
“互聯網+”
方便百姓出行
為了解決BRT“上車難”的問題,我們參照發達國家,特別是日本的解決思路,提出運用互聯網時代的便利,利用手機APP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建議。
我在進一步的調查后認為,廈門地鐵開通后,推進公交“互聯網+”,連接三個層次的公交系統,連接市民、交通部門、管理系統三個方面的交通參與者,能夠極大地改善市民的出行體驗。
據了解,日本早晚上下班高峰時期的地鐵十分擁擠,車上的人們幾乎動彈不得,苦不堪言。東日本旅客鐵道公司將開發一套列車擁擠程度實時監測系統,不僅可以根據車廂擁擠程度調節車輛運行,還將考慮向乘客發送手機推送通知。乘客可以把握每趟列車的擁擠程度,自己判斷是上車還是再等下一趟。
在互聯網時代,許多便民便利的手機APP相繼研發。“掌上公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實時向用戶提供公交車運行的位置,使人們在等車時能夠掌握下一趟公交車到站的時間。原先,廈門BRT也無法查詢實時運營情況,現在已經可以查了。但目前,并沒有一款APP上可以查到地鐵運營時間。
因此,從市民角度出發,提倡文明、有序乘車;從交通部門角度來看,用“互聯網+”提升信息化水平;從管理系統角度,把地鐵、BRT、公交視為多層次公共交通系統,綜合考慮解決方案,是解決目前問題的一種思路。
當然,如果將來有一款手機APP可以比掌上公交更加便利,不僅定位公交車、BRT車輛和地鐵車輛的位置,還可以提供新增不同車次、站點的實時擁擠程度報告,通過不同顏色反應擁擠度,方便站務員和志愿者疏散、引導,同時可以讓乘客根據擁擠度選擇上車,那就就更好了。相信這樣能夠有效解決公共交通“上車難”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