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反家暴法知曉率較低 這個行為屬不屬于家暴?發生家暴了,該去哪,該找誰?在市人大內司委的問卷中,76%的人幾乎不知道反家暴法。受家暴無家可歸時,希望接受庇護的占72%,但其中不知道如何尋求庇護的占80.9%。至于未成年人,對反家暴法的知曉率就更低了。 許多家長自己也不知道,但有些家長,聽說要搞這樣的問卷調查,感到很緊張:熊孩子本來就難管,動不動就搬出未成年人保護法來,再讓他們知道不能打,那還怎么教育孩子?視察組及專家都不認同這類家長的說法:教育孩子不是靠暴力。而對于如此低的知曉率,視察組建議,要加大宣傳,讓孩子們懂得怎樣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 特點 未成年人更怕家長冷暴力 市人大內司委調研發現,流動人口家庭對未成年人施暴較多。目前的家暴行為,主要是毆打等身體侵害行為。島外有個區,這兩年的54起家暴警情中,51起是毆打傷害。不過,以精神傷害為主的冷暴力,也逐漸多了起來,而未成年人更懼怕冷暴力。在未成年人版的問卷中,43%的人認同漠視疏遠就是暴力,成人版則只有兩成認同。有個孩子說,因為做錯事,父母偶爾責罰打罵,心里并不難受,但家長漠視疏遠會讓他更害怕,沒有安全感。 如果被家暴了,希望獲得怎樣的幫助?成年人中,希望獲得法律維權和心理輔導的分別占97%和92%;未成年人中,63.7%希望施暴家長能糾正施暴行為,別再打了,別再對自己疏離冷淡了。調查組建議,要加強對施暴家庭的心理輔導,不僅對受暴孩子,對施暴者也要進行心理干預,“很多施暴父母小時候也有被打的經歷,導致‘一代打一代’”。 建議 盡快落實合作干預機制 家暴行為很隱蔽,許多家庭在“吵架-暴力-和好”中循環,再加上愛面子、不懂法,許多受暴者不愿被人知道。有關人士說,家暴案件被發現、進入訴訟程序的只是冰山一角,即便是被查處的家暴案件,多數被害人在案發前已有長期遭受暴力的經歷,忍到不能忍了才站出來。受家暴的未成年子女,就更處于弱勢地位,家長是其最信任的人和生活上的依靠,寧可持續被傷害也不敢、不能去向外人求助。 不僅發現難,還有許多干預機制有待完善。有位母親,沒結婚便生下孩子,她經常家暴甚至虐待這個孩子。有關部門想要撤銷母親的監護權,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但最終因為實踐案例少、“奪權”條件界定不夠明晰,“奪權”后妥善安置難度大、社會觀念認知程度不一等原因,導致撤銷監權護制度的實際落實舉步維艱。 “反家暴是個系統工程,往往涉及報警、求助、就醫、傷情鑒定、庇護、人身安全保護、法律援助等各方面?!币晃皇腥舜蟠斫ㄗh,要盡快落實多機構合作干預的工作機制,完善實踐中的可操作性。 |
相關閱讀:
- [ 07-07]男子酒后多次家暴打跑妻子 經調解平靜離婚開始努力復婚
- [ 06-09]廣西12部門積極踐行反家暴聯動機制 預防家暴產生
- [ 06-09]反對家暴 用真情呼喚和諧社會法律鑄就精彩人生
- [ 04-06]男童疑遭繼母家暴 陜西省市區婦聯暖心救助
- [ 04-02]廈門:女子被家暴向法院起訴離婚 微信記錄成證據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