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 來之不易的地方志 同安區方志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新中國成立之前,同安曾在明朝成化、正德、隆慶、萬歷,清代康熙、乾隆、嘉慶,以及二十世紀初八修縣志,但由于“兵燹迭經”,明朝版方志全部遺失,目前官方僅存康熙、乾隆、嘉慶和二十世紀初四個版本的《同安縣志》。 事實上,就連這僅存的四部方志也是得來不易。20世紀80年代,福建省興起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編修社會主義新方志的浪潮。當時的同安縣方志辦在長達數年的尋找后,終于在首都圖書館發現了《大同志》的存在。隨后,同安縣方志辦老主任洪輝星遠赴北京,通過膠卷拍攝才把《大同志》帶回了故鄉。四部舊志,長年以來一直“三缺一”。直到去年5月,同安區方志辦主任洪匯前在省圖書館里發現并引進乾隆版《同安縣志》的影印本。目前,乾隆版《同安縣志》正在同安區圖書館的協助下,進行古本制作。對于其他舊版志書的搜尋工作,同安區方志辦仍在堅持著。 意義 增進文化自信 同安區方志辦介紹,新中國成立后,同安曾兩修志書,可以說同安的志書記錄十分完整。那么為什么同安區還要點校《大同志》,此舉意義何在? 原來,2006年,同安曾點校出版了二十世紀初的《同安縣志》。志書一經出版,在社會各界尤其是海內外同安籍鄉親中引起強烈反響。許多海外同安鄉親通過各種渠道上門求書,希望通過志書了解家鄉的歷史及文化。社會各界要求點校和出版發行舊版《同安縣志》的呼聲與日俱增。此外,點校出版《大同志》,還可以與《同安縣志》互為補充,展示不同時代同安的地情和文化風貌,進一步豐富同安的歷史文獻、豐富同安的地方文化內涵,增進同安人的人文情懷和文化自信。 去年7月,在同安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同安區政協文史委的積極推動下,同安區方志辦正式啟動《大同志》點校工作。 傳承 培養文史修編人才 “點校《大同志》的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以老帶新。”洪匯前介紹說,點校舊志與編纂現代志書不同,點校《大同志》主要為培養具有古文基礎、今后可以開展點校舊志、研究歷史資料的人才。從前點校縣志時,有黃奕鐵、陳金城、許興盛三位老先生擔任編輯,如今許興盛老先生已去世,黃奕鐵、陳金城兩位老先生仍在筆耕不輟,中、青年一代具有古文基礎及點校舊志經驗的人才嚴重匱乏。 為此,這次方志辦在區政協文史委、教育局的幫助下,特意選用了8個感興趣、有基礎的文史愛好者進行初校,最后再由黃奕鐵、陳金城兩位資深專家進行統校,借此挖掘、培養和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地方志工作隊伍,促進同安文史研究工作發展。洪匯前介紹說,在點校過程中,黃奕鐵和陳金城兩位老先生像批改作業一般一一指出他們的錯誤、遺漏和不足之處。通過詳細指導及共同探討,提高這批后輩點校舊志的工作水平。 |
相關閱讀:
- [ 04-01]同安:廈安高速云埔互通落地工程完成征拆任務
- [ 04-01]同安點校現存最早縣志《大同志》 預計9月前出版
- [ 03-31]同安舉行“石獅爺公信仰”民俗活動 掀開抗擊海盜故事
- [ 03-31]清華北大農村專項招生 同安和翔安考生可報名
- [ 03-31]同安警方搗毀一“購物找錢”詐騙團伙 作案20余起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