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專家點?!洞笸尽?。記者 陳雅玲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雅玲 通訊員 余雪燕黃慧佶)千年古縣同安,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新中國成立以前,同安曾八修縣志,留下了豐富的文史資料。從去年起,同安區對現存歷史最久遠的地方志《大同志》進行點校,這是同安區第二次點校縣志。目前,點校工作已完成初稿,預計今年9月前即可出版,為10月底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第十一屆世界同安聯誼大會獻禮。
同安區方志辦負責人介紹,古同安轄域包括今天的金門縣、廈門市各區(海滄區新陽街道、海滄街道除外)及龍海市角美鎮。因此,同安縣志的點校,對于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全市的歷史資料庫,有重要意義。
背景 《大同志》始于清朝
《大同志》是現存最早的同安地方志書,纂修于康熙五十三年(1713年)。全書包括卷首和內文12卷,有輿地志、規制志、水利志、官守志、物產志、人物志、征文志等21篇分志,記述了同安縣的建制、山川、水利、物產、風俗、人物等。
《大同志》的主修是時任縣令朱奇珍,他于康熙五十二年(1712年)到同安就任縣令,為同安辦了很多實事。正巧,朱奇珍上任這一年距同安萬歷年間修志時隔一百年,他感到有必要重修縣志,遂組織縣里的生員、貢生17人,完成了《大同志》的編纂工作。
同安區方志辦介紹,點校《大同志》即是對它進行編輯加工,使之成為可靠的、便于閱讀的出版物。詳細來說,就是先把原文斷句、加標點,再把原文中的繁體字直接改為簡體字,異體字改為通用字,再更正原版本中的錯字、別字。還要對重要歷史事件、人物、地名、職官、典章制度,及有不同說法者加以注釋,以便閱讀。
目前,《大同志》二校工作已經完成,并已啟動三校,預計今年9月前可面世出版。
過程 來之不易的地方志
同安區方志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新中國成立之前,同安曾在明朝成化、正德、隆慶、萬歷,清代康熙、乾隆、嘉慶,以及二十世紀初八修縣志,但由于“兵燹迭經”,明朝版方志全部遺失,目前官方僅存康熙、乾隆、嘉慶和二十世紀初四個版本的《同安縣志》。
事實上,就連這僅存的四部方志也是得來不易。20世紀80年代,福建省興起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編修社會主義新方志的浪潮。當時的同安縣方志辦在長達數年的尋找后,終于在首都圖書館發現了《大同志》的存在。隨后,同安縣方志辦老主任洪輝星遠赴北京,通過膠卷拍攝才把《大同志》帶回了故鄉。四部舊志,長年以來一直“三缺一”。直到去年5月,同安區方志辦主任洪匯前在省圖書館里發現并引進乾隆版《同安縣志》的影印本。目前,乾隆版《同安縣志》正在同安區圖書館的協助下,進行古本制作。對于其他舊版志書的搜尋工作,同安區方志辦仍在堅持著。
意義 增進文化自信
同安區方志辦介紹,新中國成立后,同安曾兩修志書,可以說同安的志書記錄十分完整。那么為什么同安區還要點?!洞笸尽?,此舉意義何在?
原來,2006年,同安曾點校出版了二十世紀初的《同安縣志》。志書一經出版,在社會各界尤其是海內外同安籍鄉親中引起強烈反響。許多海外同安鄉親通過各種渠道上門求書,希望通過志書了解家鄉的歷史及文化。社會各界要求點校和出版發行舊版《同安縣志》的呼聲與日俱增。此外,點校出版《大同志》,還可以與《同安縣志》互為補充,展示不同時代同安的地情和文化風貌,進一步豐富同安的歷史文獻、豐富同安的地方文化內涵,增進同安人的人文情懷和文化自信。
去年7月,在同安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同安區政協文史委的積極推動下,同安區方志辦正式啟動《大同志》點校工作。
傳承 培養文史修編人才
“點校《大同志》的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以老帶新?!焙閰R前介紹說,點校舊志與編纂現代志書不同,點?!洞笸尽分饕獮榕囵B具有古文基礎、今后可以開展點校舊志、研究歷史資料的人才。從前點??h志時,有黃奕鐵、陳金城、許興盛三位老先生擔任編輯,如今許興盛老先生已去世,黃奕鐵、陳金城兩位老先生仍在筆耕不輟,中、青年一代具有古文基礎及點校舊志經驗的人才嚴重匱乏。
為此,這次方志辦在區政協文史委、教育局的幫助下,特意選用了8個感興趣、有基礎的文史愛好者進行初校,最后再由黃奕鐵、陳金城兩位資深專家進行統校,借此挖掘、培養和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地方志工作隊伍,促進同安文史研究工作發展。洪匯前介紹說,在點校過程中,黃奕鐵和陳金城兩位老先生像批改作業一般一一指出他們的錯誤、遺漏和不足之處。通過詳細指導及共同探討,提高這批后輩點校舊志的工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