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疆學術書店 老書店也有新活力 在老城區大生里思明南路的一條小巷里,隱藏著一間很不起眼的書店。不過,這家書店卻以它的專業和堅守,成為思明區文化產業中的一抹亮色,它就是創辦于1992年的海疆學術書店。 在思明區創新創業的熱潮中,這家老牌書店正在不斷嘗試轉型、探索創新,謀求二次創業之路。 情懷 傳承父輩的“海疆”精神 200平方米的空間,木架鐵架混搭,幾乎沒有色彩裝飾。走進海疆學術書店,陳舊的環境給人一種沉淀故事的歷史感。 為何取名“海疆”?這要從書店老板陳社光的父親陳盛明說起。陳盛明曾創辦海疆學術資料館,并無償捐給廈門大學,只為讓搜集的資料能夠發揮更大作用。 法學法律、數理化生物科技、教育科學、閩臺地方文獻古籍……書店書籍基本都是專業學術書刊,專業型的定位也讓書店成為廈門高校學者、專業人士尋覓珍貴學術資料和專業書籍的好去處。 經營的小眾化,讓書店經營之路更具挑戰。有過一天銷售額四五萬元的鼎盛,也面臨過拖欠租金瀕臨倒閉的窘境。所幸,在最困難的2015年,政府出臺的扶持政策讓書店得以繼續經營。 “收入不夠,就用退休金貼補租金。”陳社光說,身上流淌著海疆精神的基因,希望盡全力守住書店,傳承父輩先賢的海疆學術精神。 創新 和創業公司優勢互補抱團發展 不大的書店,讓出了50平方米給一家建筑設計公司使用。面對書店“起死回生”的二次創業,陳社光也在不斷創新思維,為書店可持續發展尋找出路。一年多前,所在(廈門)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入駐書店,一系列的合作開始展開。 陳社光笑著說道,“公司幫書店重新設計裝修,我們免租金給他們辦公。我們都是創業者,優勢互補抱團發展。” 在建筑設計公司創始合伙人石磊的計劃中,不僅要為讀者繼續舉辦建筑師沙龍,接下來還會幫助運營書店公眾號,同時開拓新的合作領域。 實際上,陳社光也在不斷思考如何整合資源,鏈接更多客戶。“我們計劃與書法沙龍的老師合作舉辦書法培訓班。” 創業者說 人文底蘊濃厚帶來讀者粉絲 26年經營,為海疆書店積累了豐富的專家資源。最近,陳社光和廈大南洋研究院的幾位博士,忙著準備“4·23”世界讀書日將在書店舉辦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沙龍”系列講座事宜。 陳社光說起了這么一件事,一位龍海的養蝦戶去年來買了養殖專業書籍,結果看不懂。陳社光立馬在“專家資源庫”幫他找到專家,還促成雙方的交流。“現在這位養蝦戶時常來我們這,還會繼續買文獻。” “這就是書店的增值服務。”在陳社光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目標,把書店打造成一個孵化平臺,為年輕創業者提供知識資源平臺,為創業者鏈接社會資源和高校資源。 “其實,現在書店基本上都是以公益為主。”陳社光說,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份情懷。在他看來,正是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思明,聚集了老牌高校、優質中小學幼兒園等,以及高素質市民,才有源源不斷的讀者粉絲,才有永續經營的老書店。 |
相關閱讀:
- [ 04-02]一年見證萬對新人 思明區婚姻登記員熱情服務獲得群眾肯定
- [ 03-31]思明區昨召開區委常委會 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
- [ 03-31]莊稼漢到思明區檢查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情況
- [ 03-31]思明國地稅走進梧村小學 稅收普法教育宣傳進校園
- [ 03-30]預告:本周末思明城市義工邀您“義”起社區志愿行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