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們開展宣傳和志愿服務。(資料圖) 小義工們進行“垃圾不落地、垃圾要分類”志愿服務。 (資料圖) 東南網4月3日(福建日報記者 鄧婕)2012年,思明區政府發起“感恩生活愛心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行動”公益項目。自此,城市義工組織蓬勃發展,目前注冊志愿者已經達到8000多名。他們不只是付出了愛心和汗水,更付出了不少智慧和專業知識——在化解社會問題、維護社會和諧、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孩子總要長大,現在的思明城市義工已經走出了一條“自我組織化構建”的路子,每周的活動主題,義工星級評定標準,都由義工們探討得出并執行。究竟城市義工在5年里經歷了怎樣的淬煉?這支成長中的隊伍如何讓愛心自然延續,讓志愿服務成為一種生活狀態?近日,記者走進思明區城市義工,試圖梳理其成長脈絡,或許能給志愿服務事業帶來一些思考。 無門檻,雷鋒精神人人可學 伸出手,用自己的專業幫別人一把,這是曹云平當初加入思明區城市義工的初衷。 “之前在報紙上就看到會長王忠武的事跡,我的內心受到觸動。其實城市義工做的事都很簡單,一個微笑、一句問候就能讓別人收到溫暖,這樣的事我也可以做。”曹云平說。 正是這樣的心靈顫抖,讓曹云平加入城市義工隊伍后,用自己的心理學專業幫助了許多人。不久前,一名自閉癥孩子在義工會議現場,被一旁突然爆炸的氣球驚嚇到,當場抽搐,曹云平第一時間沖上前抱住孩子,不斷在其耳邊重復“你是安全的”,并鼓勵孩子說出害怕,釋放壓力。最終,孩子得到緩解,還用手碰了碰氣球。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思明區城市義工的創辦宗旨。2012年6月,思明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等單位聯合發起“感恩生活愛心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行動”,搭建起開放性的愛心平臺,每周定期通過報紙、區政府網、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網站、廣播、微博、QQ群等媒介發布活動信息,完全由愛心市民自愿報名。 職業不同,名字卻相同。“城市義工們”多發揮各自所長,幫助身邊人——70歲老黨員藍永生常駐輪渡服務點為外來游客指路,被稱為移動的“114”;義工楊冬梅的特長是心理咨詢,社區里的居民有啥不開心都找她說;義工蔡普南經營“開心農場”,經常組織小朋友戶外活動。 逐漸地,城市義工形成了包括組織與個人聯動的社會參與模式。不僅經常性面向社區居民征集“金點子”,提升社區居民自組織能力,還聯手“民生110”承接部分社會服務項目,拓展外延增強民生服務功能,為弱勢群體提供幫扶。同時,與法院、環保、交通等部門合作,推動公共部門志愿服務,引導公民參與社會事務。 從繁星點點到陽光璀璨,據不完全統計,思明城市義工隊現有在冊義工8000名,組建了7支專業服務隊,設立35個待崗志愿服務點及18個固定志愿服務點,開展活動300多期,服務工時累計超9萬小時,塑造出“全國首批優秀五星級志愿者”“中國好人”王忠武,“全國最美家庭”許志仁家庭,“中國好人”藍永生等品牌人物。 |
相關閱讀:
- [ 04-03]思明區“文物尋根”志愿宣導團提升行動引起強烈關注
- [ 04-02]廈門思明區力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百姓生活
- [ 04-02]創新創業再升級 思明轄內目前已擁有國家級眾創空間11家
- [ 04-02]思明區廈港街道探索互聯網企業黨建三部曲
- [ 04-02]一年見證萬對新人 思明區婚姻登記員熱情服務獲得群眾肯定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