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 繼承先烈遺志 在各自崗位奮發圖強 昨日,無論在廈門烈士陵園,還是薛嶺山墓園,前來祭掃烈士的市民絡繹不絕。他們有著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但當站在英烈們的陵墓前默哀時,所有人心中的火苗都被點燃——在如今的新時代中,我們更應奮發圖強,努力前行。 劉曉軍是島外一家鞋材企業的職員。昨日一早,他就捧著一束鮮花,先坐公交車再轉地鐵,早早來到廈門烈士陵園。“就算不是清明節,有空的時候我也會來這里緬懷先烈。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哪有我們現在的太平生活。”劉曉軍輕輕將鮮花放在烈士陵墓前,“先烈們的英勇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只要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工作上我會更加努力,平時我也會定期去獻血,多為社會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看到孩子們在紀念碑前唱著少先隊隊歌,信群超用手機錄下小視頻,“我是一名教師,這兩天來廈門旅游,今天特意到陵園來瞻仰先烈。”環顧了一下周圍祭掃的人,信群超說,“這樣的氛圍真的很令人感動,我看到大家對先烈的緬懷,更加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有多重。回到安徽,我也要多給孩子們講先烈的故事。” 在烈士墓邊,韓恩典把掉落在地上的紙花重新綁在樹枝上,路邊的礦泉水瓶,他也收集起來投進可回收垃圾桶內。“我是一名志愿者,每年清明節都會來緬懷先烈,已經快十年了。”他說,烈士們對祖國、對家園深沉的愛讓他充滿力量,“現在我們生活這么美好,我還是要像他們一樣,為守護家園做一些事。”韓恩典說,包里就裝著紅馬甲,一會祭掃完就要去中山路做志愿服務,“也希望能帶動身邊更多人加入我們。” 【故事】 幾十年尋訪 終于找到大伯墓地 昨日上午9時許,謝先生帶著孩子來到薛嶺山墓陵園烈士陵園,和過去七年一樣,他在大伯謝祥柯的墳前點起香燭,擺上一紅一白兩個饅頭,還有一袋水果和一瓶酒。 他說,大伯是1957年在江頭一帶執行任務犧牲的,“如果他活到今天,也有83歲了。”他回憶說,此前數十年,自己和家人都在龍巖武平,交通不便、訊息不通,連大伯安葬在哪都不知道,直到八年前遷居廈門后才找到大伯的墓地。 “我們每年都來祭奠,重要的是陪伴”。謝先生還在墳墓周邊擺上了一些鮮花,表達追思與悼念。 解放軍戰士 為烈士的墓碑描紅
戰士為烈士掃墓。(記者 何炳進攝) 在另一位烈士余德昭的墓前,來了十多名年輕的解放軍戰士。 他們帶來鮮花和香燭,緬懷這位自己連隊的烈士。一位戰士仔細地拿毛筆蘸上紅漆,將烈士墓碑的字一一描紅。 另一位戰士說,他們每年都會來祭拜這位先烈,自己已經來祭拜了七八年,但可惜的是,目前沒有找到這位烈士的親人,每年祭拜也都沒有遇上,“找不到他的親人,我們就是他的親人。” 每年驅車來 帶上岳父愛吃的菜 有一家人來到烈士陳昌貴的墳墓前,其中老太太已經滿頭白發,帶著子女忙前忙后,擺上菜肴祭品。 陳昌貴的女婿羅先生說,老太太是自己的岳母,就是烈士陳昌貴的愛人。“岳父是1965年犧牲的,我們家住漳州,但每年都會開車趕來廈門祭拜,哪怕岳母年紀大了也是如此。”羅先生說,“我們帶了岳父生前愛吃的炒米粉、豬肚和鴨蛋等,都是岳母在家親自準備的。” |
相關閱讀:
- [ 04-05]海滄舉行革命烈士陵園清明祭掃活動 新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授牌
- [ 04-05]向烈士敬獻鮮花 琴島各界代表祭掃烈士陵園
- [ 04-04]無名烈士埋骨古宅村 廈門村民義務守墓五十年
- [ 04-03]永葆軍人本色 500名自主擇業退役軍官自發祭掃烈士墓
- [ 04-03]清明將至 市民前往各烈士陵園和紀念碑瞻仰先烈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