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區司法局大力打造社區矯正新型工作平臺
2018-04-09 15:25:28?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以服務為宗旨 構筑“回歸港灣” 目前,集美區全區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2006人,解除矯正1656人。社區服刑人員穩控率達100%,多年來實現“零漏管、零脫管”目標。 近日,集美區社區矯正中心接收了一名擁有香港居民身份及英國國籍的社區服刑人員阿偉(化名),這是集美區接收的第一例雙重身份外籍社區服刑人員。由于阿偉只會粵語和英語,中心特指派英語專業八級的司法助理員小吳為其辦理登記接收手續。在入矯談話時,阿偉反映,他的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及在內地的唯一一張銀行卡丟失了,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于是,中心工作人員陪同阿偉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取得其身份認證材料,并前往銀行解凍銀行卡。“謝謝你們幫我解決了麻煩事!”看到問題解決了,阿偉由衷地表示感謝。 這是集美區社區矯正中心堅持人文關懷感化、著眼精細管理的縮影。 在辦公樓區域,記者看到,在室內、樓梯、過道的墻上,中心都懸掛了不少從古至今關于法治、善行的格言警句。 創新社會治理,推進良法善治,重心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為了進一步做好社矯教育工作,集美區注重“法律是準繩,道德是基石”,堅持法治與德治并重,將社區矯正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讓服刑人員從內心深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感受到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真正把“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做到細處、落到實處。 在社區矯正過程中,中心工作人員注重對社區服刑人員的人格塑造,旨在嚴格依法矯正的基礎上,通過道德教育、感化矯正,讓社區服刑人員看到世間的美好,體會社會的溫暖,積極面對未來的生活,發自內心悔過自新,從而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 重在服務幫扶,突出社會共管。為每名社區服刑人員確定“4+X+1”矯正小組,以“4”為骨干,以“X+1”為延伸和補充。聯合區公安、法院、檢察院制定聯動機制,做到“三個及時”:及時提交調查評估報告;及時向檢察機關轉遞有關法律文書;及時向公安機關通報入矯、解矯人員信息。 重在人文關懷,突出回歸轉化。啟發親人友人以真情感化“迷途的心靈”,廣泛發動多方力量,對生活有困難、身體有殘疾、就業有問題、家庭有變故的社區服刑人員,共同做好幫扶感化和轉化工作。先后建立3個安置幫教基地,解決十多名社區服刑人員的就業問題;中心還幫助重度傳染病患者阿明(化名)申請一次性困難救助6000元;主動為身患重性精神分裂癥的單親未成年人阿才(化名)母親申請辦理最低社會保障。 在教育展示廳,工作人員對“新人”進行法治、思想道德和形勢政策教育。 以情感為紐帶 搭建“心靈家園” 心理矯治是集美區社區矯正的一項特色工作。通過創新,集美區司法局在全省范圍內率先通過政府購買社區服刑人員教育矯正和心理矯治服務;率先與廈門市曙光社會服務中心聯合開發全國首個再犯罪風險與心理評估系統,建立了“打開心墻”心理矯治品牌;率先組建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心理矯治小組,有效解決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社會適應能力弱等問題。 為加強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管和教育,幫助社區服刑人員克服心理障礙,重拾生活信心,中心在辦公樓二樓設置了心理宣泄室、心理沙盤室、催眠治療室、心理咨詢室等多個心理功能室。凡是轄區內的社區服刑人員都可以到這里接受免費的心理輔導。為了向社區服刑人員提供及時、高效的心理咨詢服務,集美區司法局聘請了專業心理咨詢師進駐中心,保證心理矯治工作順利開展。 在催眠治療室內,記者看到,社區服刑人員阿貴(化名)全身放松,手上夾著連接設備的夾子,躺在多功能音樂理療椅上,二級心理咨詢師劉琴正在為他進行心理疏導。 在理療椅正前方,屏幕上顯示著一棵干枯的菩提樹,天空下著大雨,當測試者身心慢慢放松后,系統會自動感知其心理狀態,慢慢地,屏幕上的景象開始幻化:大地草長鶯飛,雨后陽光普照,菩提樹枯木逢春,七色彩虹出現……劉琴告訴記者,利用“打開心墻”專業心理測評系統自動采集社區服刑人員心理測評數據,根據專業測評結果,量身制定心理輔導方案以及監控管理與教育矯正方案,使個人在認識模糊、情緒不安的情況下,心理狀態趨于良好安穩。 近兩年來,中心每年組織心理測驗,排查心理問題約400人次,約100名沖動易激惹、偏執性強、認知偏差、掩飾性高的社區服刑人員得到有效的心理矯治。組織具有專業心理學背景的“愛恩·述劇團”成員運用多種表演方式呈現社區服刑人員的故事,引導他們對一些違法違規的行為和人性道德問題,進一步分清良莠是非,促使其產生共鳴,感悟人生。 此外,集美區司法局還搭建“德善進課堂、德善進社區、德善進家庭”平臺,常講《自控力》《幸福家庭》《有禮人生精彩》等內容,常組織“守護蔚藍”“德感老人”“美家園”“情滿愛欣敬老院”等活動,引導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真情回饋社會、反哺社會。 2016年9月,“莫蘭蒂”超強臺風正面襲擊廈門,轄區100名社區服刑人員自發組成志愿者隊伍,投身到災后重建工作,成為抗臺救災的一道特殊風景線。 “起航的港灣,回歸的驛站。”中心工作人員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認識到,親情、友情和信任等積極性情感會給社區服刑人員帶來積極樂觀、身心健康的知足感。為此,他們在見面談話、上門了解和走訪調查等過程中,啟發親人友人共同做好社區服刑人員的幫扶感化和轉化工作,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 |
相關閱讀:
- [ 04-09]集美鄉親、師生和海內外嘉賓一千多人祭奠陳嘉庚先生
- [ 04-08]集美市場監督管理所成功調解多起買賣糾紛 挽回顧客損失
- [ 04-07]集美拆除一樓頂巨型違規廣告 工人拆了兩天兩夜
- [ 04-06]集美區擬新建一處輸變電工程 預計2020年建成投產
- [ 04-04]集美水晶湖郡一業主私拆承重墻 上百戶居民心慌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