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遍試音 確定了最適宜的風格 “稿件大概400字,但內容卻是軍事題材。”她深感意義重大。她坦陳,自己的播音主題皆為新聞和文化類題材,軍事領域從未涉足,“但我意識到,一個專業播音員,應該駕馭不同的領域。”因時間緊迫,她當即回家進入“備戰狀態”。 她一遍遍回放揣摩,尋找適合的語調和發音。 反反復復30余遍的監聽、對比、篩選,終于確定了最適宜的風格。當天下午,20分鐘的錄制一氣呵成。“我把錄音傳給制片方,他們非常滿意,沒有任何改動。”她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黃婉彬老師說,閩南語對語音語調很講究,不同的語調可能表達不同的意涵。有些詞匯,是無法直譯的。“在日常的配音中,我會把一些句子的結構打亂進行播報,這樣比較容易貼進閩南聽眾,但軍事題材顯然不適合。”“怎么把這些軍事詞匯以閩南語的語氣進行通俗易懂的表達,我進行了反復研究比對。”比如,宣傳片里有句排比句“多次展翅西太、警巡東海、戰巡南海”讓她記憶猶新。在錄制中,她對于這句話的斷字斷句和語調,反復進行斟酌調整,最終才滿意。 宣傳片播出后,反響空前,她接到眾多親友充滿肯定的電話,為她感到驕傲。同時,視頻也激起眾多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我非常激動,為祖國感到由衷的自豪。這次的成功嘗試也給我的學生一個很好的示范,他們也很激動。” 不止是播音 更是閩南文化傳承使者 今年45歲的黃婉彬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祖父1945年移民新加坡,從小就聽著祖輩“唐山過南洋”的故事長大。 2005年起,黃婉彬在廈門廣電籌辦閩南之聲廣播,并擔任廈門電視臺閩南語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2012年,她以人才引進受聘新加坡華人電臺“麗的呼聲”,任網絡頻道總監,從此專注于閩南文化在南洋的傳播。2014年,她受邀廈門理工學院數字創意與傳播學院擔任閩南語播音主持專業副教授。 2016年10月,作為大陸唯一受邀的高校教師,黃婉彬參加了在馬六甲舉辦的首屆“峇峇(念ba,陰平)娘惹(閩南語母親)文化研營”暨“2016馬六甲世界閩南文化節”。這讓她有機會傾聽峇峇人尋根的渴望。 遠在600多年前,鄭和七下西洋,五次停靠馬六甲,團隊中90%來自閩南,他們與當地土族婦女通婚,他們的后代,男的稱為峇峇,女的稱為娘惹。兩個族群和睦共處,繁衍生息,這一支華人血脈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馬來西亞70%的財富。 黃婉彬介紹,紀錄片《共生緣——峇峇娘惹情》已經中宣部立項,她作為制片人,將聯合新加坡最具影響力的媒體集團——麗的呼聲共同拍攝。將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通過當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立體組合方式落地播放。她說,“傳承和推廣閩南文化,這是一種落在肩頭的使命。” |
相關閱讀:
- [ 04-21]用正港閩南話講新聞 理工學院副教授黃婉彬為空軍宣傳片配音
- [ 04-10]學村所到廈門理工學院開展交通督導志愿服務活動
- [ 03-24]廈門理工學院與詔安縣簽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
- [ 03-15]廈門理工學院新絲路時尚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揭牌成立
- [ 03-03]第二屆環境與能源工程國際會議在廈門理工學院召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