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五中推行“教學案”改革,讓教學更有效率。
學校支持學生發展興趣愛好。圖為啦啦隊訓練。
廈門五中蓮前校區走過十年,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廈門晚報訊(記者 郭文娟 實習生 林惠彬)5月13日,廈門五中面向片區內小學畢業生家長舉行開放日活動。半天的參觀后,有的家長直言,她已經迫不及待想把孩子送到這里來。
這番景象,與十年前廈門五中蓮前校區剛成立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2008年到2018年,憑借管理、教學、德育三大改革,廈門五中成功逆襲,成為蓮前西路上一所名副其實的精品學校,為這所百年老校添上一抹“新綠”。
初始
起點低生源質量差
蓮前校區艱難起步
2008年7月14日,蓮前校區第一屆初一新生報到。487名學生,88%是進城務工隨遷人員子女。校舍破爛不堪,教室里連桌椅都沒有。在場的教育主管部門領導承諾:“9月1日開學,一定給孩子們一個干凈整潔的讀書環境。”
四天后,廈門五中正式接手蓮前校區。40天后,教室粉刷一新,多媒體、課桌椅也有了,食堂也開起來了。開學第一天,家長看到學校大變樣,才稍微放心。
辦學起點低、生源質量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廈門五中開始了蓮前校區辦學之路。
盡管如此,校長詹功祚依然躊躇滿志。2010年,在廈門五中加掛校名“廈門第一中學分校”的發布會上,詹功祚定了個“小目標”:“我們要爭取用五年左右的時間,讓廈門五中成為蓮前西路上的一所精品學校。”
發展
中考總均分位列前茅
上學期超千人次到訪
定下“小目標”并不是隨便喊喊口號。2013年,在全市同類校中,廈門五中的中考評估值沖到第一名,中考總均分第二名。那年召開的全市初中教育教學工作會議,廈門五中是唯一上臺做經驗介紹的學校。
此后,廈門五中的辦學質量都穩居全市前列。去年,在74%的生源仍為隨遷子女的情況下,廈門五中中考總均分位列全市同類校第二名。一些直觀的事例也可以看出廈門五中今非昔比。本校不少教職工子女放棄小升初第一片區派位的機會,轉到五中小學部就讀。
2016年蓮前校區全部完工,廈門五中教學設施、功能場館一應俱全,學校由內而外煥發別樣風采。如今的廈門五中,已經成為廈門教育的窗口學校,每年都要迎接大批參觀訪問團。單單上學期,就有1500多人次到校跟崗學習。
解密
善于激活師生內驅力,使其在教育改革中“同頻共振”
五中“教學案” 成了香餑餑
很多到廈門五中參觀學習的同行都很好奇:五中逆襲的秘訣到底是什么?
“我們是靠一步步打拼出來的,過苦日子過來的。”詹功祚坦言,要讓一所百年老校再展新姿不容易,關鍵就是改革。學校推行了三大改革:以精細化管理為載體的管理改革,以“教學案”和校本作業為載體的教學改革,以班級文化建設為載體的德育改革。通過三大改革,激活所有五中人的內驅力,使其在教育改革中“同頻共振”。
管理改革:
校長站在“動車頭”
每節“車廂”自帶動力
到廈門五中跟崗學習的外地校長都有個感受:這所學校很少開會,但老師們都很忙,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根本不需要校長發號施令。
外地校長都很羨慕,怎么才能做到這樣?詹功祚說:“傳統管理是校長當火車頭,拉著大家往前走。我們則是一列高速行使的動車,校長站在車頭,每節車廂的段長、老師都自帶動力,一起往前使力,跑得更快。”
具體來說,就是學校辦公室在每周五將下周工作安排發給年段和教研、德育等幾個科室。年段長和幾個科室負責人利用周末,制訂下周工作安排下達給老師。這相當于學校把管理重心下放到年段和各個科室,段長、教研組長、德育主任等也有自主權。
這樣的精細化管理,廈門五中已經實行了五六年。“站在動車頭”的詹功祚,才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思考學校發展的大方向。
教學改革:
學校推行“教學案”
最早使用自編校本作業
2010年初,廈門五中開始推行“教學案”改革,老師用“教案”,學生用“學案”。學生先做預習作業,老師“教學生最需要聽的、最薄弱的知識”。那一年起,廈門五中不征訂教輔資料,由老師編寫作業。學校要求老師,布置的作業都要批改,“逼”老師少布置、精布置。廈門五中也由此成為全市第一所使用自編校本作業的學校。
如今,廈門五中的“教學案”已經成了“香餑餑”。不少來取經的學校提出想要“教學案”,廈門五中都會無私給予。這幾年,由廈門五中領銜,省內外幾所學校成立課改聯盟,定時組織研討交流。
德育改革:
通過“部落”管理班級
實現“我的地盤我做主”
廈門五中還通過“部落”管理班級,開創學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班級內以4名至6名學生為單位成立“部落”,成員可以自由組合、調換并自主設計“部落”名稱、名片等,還可以依據“部落”文化和興趣組織課內外活動。班級各項評比都以“部落”為單位,成員要想辦法為“部落”賺取積分。
詹功祚說,在廈門五中,只要當了一個“長”,就有事要做。“部落長”要組織活動、協調成員關系,想方設法把“部落”管好,這不就是鍛煉領導力?
通過“部落”推進自主管理,學生實現“我的地盤我做主”。“部落”模式充分激發了學生潛能,促進了教師成長,構建了新校園文化。
觀點
不要過于追求特色
而要關注學生潛力
2013年,廈門五中轉型為九年一貫制學校。詹功祚說,九年一貫制可以讓他更多地思考全方位推進素質教育,讓學校淡化教育的功利性,回歸教育的本真。他心中還有一個“大目標”:再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使廈門五中的素質教育在省內外有較高知名度,成為廈門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張名片。
這幾年,廈門五中投入大筆資金聘請各類教師進校輔導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校在科技教育、船模、話劇表演、健美操等方面碩果累累;現在又投入人力物力開展創客教育和信息學競賽。但詹功祚不說這是學校的特色。他說,不要過于追求學校辦學特色,而應該關注每個學生的興趣是什么、有什么潛力。教育要做的就是為每個孩子搭建舞臺,培養興趣,挖掘潛力,絕不能為了學校特色去統一學生的興趣和行為。
學校名片
廈門五中起源于明清時期的義學和玉屏書院,后者創于1685年,是廈門島內最早的書院。1906年,清朝地方政府接管玉屏書院,改稱“廈門中學堂”,由私塾改制為公辦,是廈門最早的官辦中學。
2008年,廈門五中在原廈門商校校址成立蓮前校區。2010年,學校加掛校名“廈門第一中學分校”。2013年,廈門五中成立小學部,成為市教育局直屬九年一貫制學校。2016年,蓮前校區全部完工,有著110年歷史的廈門五中揮手告別玉屏校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