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知聲研發的全球首款面向物聯網的AI芯片將在廈量產。 廈門日報訊(記者林露虹)從廈門聯芯成為我國大陸地區已投產的技術水平最先進、良率最高的12英寸晶圓廠,到云知聲研發的全球首款面向物聯網的AI(人工智能)芯片將在廈量產,今年以來,廈門造“中國芯”的發展成績屢屢讓業界矚目。 俗稱“芯片”的集成電路,是信息時代的“發動機”。作為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的廈門,不曾停止對集成電路核心技術的探索。近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在技術、產業、政策上共同發力,使廈門造“中國芯”強勁跳動。 政策“組合拳”發力集成電路產業 集成電路高端人才一次性安家補助最高100萬元,相關緊缺專業畢業生在廈就業安家(租房)享有補助,成立規模不低于500億元人民幣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近段時間,有關《廈門市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實施細則》的消息刷屏朋友圈,這份“干貨滿滿”的《細則》涵蓋集成電路科研支持、投融資、人才等多個方面。 連同廈門此前出臺的《廈門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廈門市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實施意見》,我市集成電路產業已形成政策組合套餐。從頂層設計到具體推動環節,廈門通過政策“組合拳”精準發力,加強集成電路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的結合。 與此同時,廈門充分發揮對臺區位優勢,積極吸引臺企入廈建立設計中心、制造工廠、封測基地等。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廈門在兩岸集成電路合作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可在此加大力度做文章,形成區域性的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地。 以龍頭為引領推動全產業鏈布局 說到集成電路產業,不得不提位于廈門火炬高新區的聯芯。這一由世界排名第二的晶圓代工企業——臺灣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廈門投資的12英寸晶圓制造項目,今年2月宣布成功試產采用28納米High-K/Metal Gate工藝制程的客戶產品,試產良率高達98%。 聯芯生產的晶圓是制造半導體芯片的基本材料。目前,廈門已引進泛林半導體設備、科天檢測設備、阿斯麥光刻設備和應用材料、臺灣美日光罩及臺灣強茂功率器件封測項目等關鍵配套項目,形成“引來一個、帶動一批、輻射一片”的聚集效應。紫光展銳、優迅等在廈集成電路企業已與聯芯展開合作,聯芯還與廈門理工學院共同培養基礎性人才。 廈門引進的三安集成6英寸砷化鎵生產線也已經量產,瀚天天成、華天恒芯、芯光潤澤等三個涵蓋碳化硅外延、芯片和模塊的產業鏈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中。去年年底,總投資220億元的士蘭微生產線項目落戶海滄。在設計環節,我市已有紫光展銳、優迅、宇臻、元順微等70多個設計項目。去年6月,全球第八的封裝測試企業通富微電子入駐海滄。 |
相關閱讀:
- [ 03-23]廈大化學系大學室友一道創業 研發的原位芯片打破國外壟斷
- [ 09-16]辦理證件植入芯片 想帶貓狗跨境準備工作不少
- [ 04-14]廈門LED外延芯片產量和照明出口連續多年全國第一
- [ 12-27]2017“廈馬”首用芯片檢錄 將首次使用醫療直升機
- [ 11-23]廈高新企業推LED芯片 能"點亮"夜空能"驅動"外空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