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知聲研發的全球首款面向物聯網的AI芯片將在廈量產。
廈門日報訊(記者林露虹)從廈門聯芯成為我國大陸地區已投產的技術水平最先進、良率最高的12英寸晶圓廠,到云知聲研發的全球首款面向物聯網的AI(人工智能)芯片將在廈量產,今年以來,廈門造“中國芯”的發展成績屢屢讓業界矚目。
俗稱“芯片”的集成電路,是信息時代的“發動機”。作為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的廈門,不曾停止對集成電路核心技術的探索。近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在技術、產業、政策上共同發力,使廈門造“中國芯”強勁跳動。
政策“組合拳”發力集成電路產業
集成電路高端人才一次性安家補助最高100萬元,相關緊缺專業畢業生在廈就業安家(租房)享有補助,成立規模不低于500億元人民幣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近段時間,有關《廈門市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實施細則》的消息刷屏朋友圈,這份“干貨滿滿”的《細則》涵蓋集成電路科研支持、投融資、人才等多個方面。
連同廈門此前出臺的《廈門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廈門市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實施意見》,我市集成電路產業已形成政策組合套餐。從頂層設計到具體推動環節,廈門通過政策“組合拳”精準發力,加強集成電路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的結合。
與此同時,廈門充分發揮對臺區位優勢,積極吸引臺企入廈建立設計中心、制造工廠、封測基地等。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廈門在兩岸集成電路合作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可在此加大力度做文章,形成區域性的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地。
以龍頭為引領推動全產業鏈布局
說到集成電路產業,不得不提位于廈門火炬高新區的聯芯。這一由世界排名第二的晶圓代工企業——臺灣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廈門投資的12英寸晶圓制造項目,今年2月宣布成功試產采用28納米High-K/Metal Gate工藝制程的客戶產品,試產良率高達98%。
聯芯生產的晶圓是制造半導體芯片的基本材料。目前,廈門已引進泛林半導體設備、科天檢測設備、阿斯麥光刻設備和應用材料、臺灣美日光罩及臺灣強茂功率器件封測項目等關鍵配套項目,形成“引來一個、帶動一批、輻射一片”的聚集效應。紫光展銳、優迅等在廈集成電路企業已與聯芯展開合作,聯芯還與廈門理工學院共同培養基礎性人才。
廈門引進的三安集成6英寸砷化鎵生產線也已經量產,瀚天天成、華天恒芯、芯光潤澤等三個涵蓋碳化硅外延、芯片和模塊的產業鏈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中。去年年底,總投資220億元的士蘭微生產線項目落戶海滄。在設計環節,我市已有紫光展銳、優迅、宇臻、元順微等70多個設計項目。去年6月,全球第八的封裝測試企業通富微電子入駐海滄。
全要素投入營造良好產業生態
作為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地,廈門火炬高新區2015年以來,集成電路產值連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7年合計完成產值144億元,目前園區已集聚集成電路及配套企業近150家,產業規模全國第五。
廈門還積極搭建優質的集成電路公共平臺。目前,廈門集成電路產業已構建形成涵蓋“電路設計—晶圓測試—產品檢測認證—保稅交易”全鏈條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體系。
近年來,廈門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急需的領軍人物、企業骨干、相關專業畢業生等各類人才,采取多渠道合作、政策扶持等辦法大力引進培養。廈門去年7月頒布實施“人才新政45條”,對集成電路等重大項目、重點產業的一流頂尖團隊給予1000萬元至1億元資助。此外,廈門還引進全球最大的華人半導體專業團體——華美半導體協會在廈設立分會,助力對接海外高級人才與優秀投資項目。
【鏈接】
本土芯片企業優迅
研發投入兩千萬元
加速掌握核心技術
“今年公司研發投入將創歷史新高,預計會超過2000萬元。”說這話的是廈門優迅高速芯片董事長柯炳粦,作為本土成長起來的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公司,優迅是我市集成電路產業的一支代表,成立十五年,優迅始終在核心技術研發上下苦功。全球首款“三網融合”核心芯片和國內首推的10Gbps系列高端收發芯片就出自優迅團隊之手。迄今為止,優迅的出貨史已超10年,累計出貨量約3億顆,年銷售額上億元。
優迅自創辦之初就明確,創新需要“財與才的高效融合”。首先要保證不被資本斷奶,活下來;再者,所有的創新歸根到底靠人才,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培養。
多年來,優迅注重產學研合作,采用引進和自我培養的方式夯實人才支撐,形成“階梯式”人才隊伍。在優迅,既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黃以明這樣在業內深耕近40年的老將,也有通過廈門市“雙百計劃”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陳哲、廈門市科技創新杰出人才林永輝作為后備力量。同時,優迅多次邀請國外專家到公司做技術指導,并定期派遣技術骨干赴歐美進行中長期培訓。
按照行業著名的“摩爾定律”,集成電路技術每18個月就要更新換代一次。目前,優迅正把握“5G”時代機遇,積極推動100Gbps芯片組的開發,加速掌握100Gbps全方位核心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