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胞共謁鄭成功
2018年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昨日開幕,規模為歷屆之最
6月23日,2018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在廈門開幕,圖為祭祀現場。
隨著白色船帆緩緩揚起,“領航新時代共走成功路”字樣格外醒目——在兩岸民眾的期待中,2018年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昨日舉行了開幕式。
鄭成功,這個兩岸民眾共同銘記于心的名字,再一次牽起兩岸濃濃的情緣。在鴻山之巔的延平郡王祠,數百名兩岸信眾再次相聚,共同祭拜民族英雄鄭成功。
鄭成功,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他在福建、臺灣等地留下眾多歷史遺跡和豐厚的精神財富。自2009年起,思明區舉辦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經過十年的發展,這一文化盛事已成為兩岸同胞攜手共敘親緣、共謀發展的品牌活動。2013年,鄭成功文化節正式定為兩岸聯合輪流舉辦的模式。去年在臺灣彰化地區舉辦,今年則在思明區主辦。
據悉,本次文化節由思明區人民政府主辦,思明區文化體育出版局、廈門延平郡王祠管委會、思明區群眾文化協會、臺南市文化協會承辦。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夏思萱 圖/本報記者 王協云)
情牽兩岸 鄭成功文化節成名片
十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然而,思明區用心打造的鄭成功文化節,卻成了海峽兩岸許多人心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文化盛事,影響力越來越大。
自2009年開始,思明區充分發揮對臺資源優勢,連續舉辦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豐富多彩的活動,增進了兩岸同胞的骨肉情緣,加深了兩岸文化交流,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已經成為思明區對臺交流的一張重要名片。
“我們年年參加,從來沒有缺席過。”臺南市文化協會理事長陳宣成說,“因為有鄭成功,我們每年可以見面相聚,相互交流;因為鄭成功,我們認識了許多好朋友;因為鄭成功,我們懷抱著兩岸一家親的情感,這份血緣親情不能忘,因為在海峽的這一端,有一群我們的親朋好友。”
就像一根紐帶,鄭成功文化節緊緊地把兩岸民眾的感情維系在一起。“三門”媽祖廟對接、鄭成功文化節開幕式暨鄭成功頌典祀宴禮、兩岸藝陣斗陣行展演、2018鄭成功文化節專場文藝演出、臺青文創市集、“尋根·追憶”兩岸少年講古展演、百米長卷頌成功、兩岸尋根文化印記……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讓本屆鄭成功文化節的規模達到歷屆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海外參加人數最多,包括日本、馬來西亞共有26個團隊,人數近300人,為歷屆最多。臺灣信眾達200人,其中臺灣青年約有60人,多數是首次來廈門。
臺灣彰化成功國姓宮的鄭永堂雖然是第一次來廈門參加鄭成功文化節,但在他看來,“廈門一點也不陌生,一樣的語言,一樣的祭拜活動,感覺很親切。”
尊崇古禮 頌典中感受文化傳承
一個節,一份情。瓢潑的大雨并沒有阻止兩岸民眾越走越近的心。昨日,兩岸同胞再度相聚鴻山公園延平郡王祠,共同祭拜民族英雄鄭成功。
仿照明代的諸侯祭祀之禮“少牢”,鄭成功頌典祀宴禮以祀宴大典的方式進行。
鼓聲激蕩,炮聲轟鳴。莊嚴隆重的鄭成功頌典祀宴禮正式拉開序幕。大陸主祭官、延平郡王祠管委會主委鄭希遠,臺灣主祭官、臺南鄭成功祖廟常務主委鄭壽龍恭敬地走到祭祀臺前。身后,是來自兩岸的40位陪祭、同祭人。
鼓初嚴、鼓再嚴、鼓三嚴……鼓聲中,兩岸主祭人浴手,迎神。經過初獻、亞獻、終獻等環節,一場復古的頌典儀式完成。
“能夠有機會參加鄭成功的頌典儀式,我們倍感榮幸。”在陪祭人中,一對夫妻格外醒目。他們是思明區文物保護志愿者許麗仁和老公王鄭雄。
前后綴有補子,頭戴傳統梁冠,身著明代風格的圓領袍,許麗仁倍感驕傲,“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頌典儀式,穿上陪祭衣服的這刻,我感覺到中華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意義深遠。”
許麗仁說,24日下午,作為思明區文物尋根宣導成員的她和王鄭雄還將帶著參加鄭成功文化節的臺灣同胞和馬來西亞、日本嘉賓,一同走進植物園,開展思明區文物尋根之旅。鄭成功讀書處、鄭成功殺鄭聯處,澎湖陣亡將士祠碑、醉仙巖征倭摩崖石刻……許麗仁已經準備好講稿,“兩岸同根同源,希望通過尋根之旅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
據悉,在昨日的頌典儀式中,臺灣貢寮澳底慶安宮、彰化鄭成功廟、溪州開天宮、溪州國姓宮、田尾國圣宮、蔦松三老爺宮、鎮門宮、臺閩經貿文化交流協會、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協會等臺灣團體參加陪祭。
兩岸禮生 探尋鄭成功遺跡
一步一個臺階,昨日一大早,55名年齡約十五六歲的兩岸青年背著籮筐,冒著雨,從鴻山腳下慢慢爬到延平郡王祠。他們是參加祭祀的禮生,籮筐里裝著的,是為祀宴大典準備的兩岸民俗食品,有臺灣祭祀中常見的鳳梨酥、麻酪、米酪等,也有難得一見的“九豬十六羊”糕餅。
臺南市文化協會秘書長周芷茹解釋道,“九豬”相當于“救朱(明朝皇帝的姓氏)”,“十六羊”等同于“明朝16位皇帝”,“這是專門祭拜鄭成功的糕點”。
臺南新營太子宮瘋神榜電音團的7名成員在團長顏清楠的帶領下,一路爬到山頂。曾經參加過鄭成功文化節的顏清楠說,“兩岸一家親,我們都是一家人,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可以讓他們增加對鄭成功的了解,增進兩岸同胞交流。”團員何鈺婷則說,很開心能夠來廈門參加鄭成功文化節,“我第一次來,廈門這座城市很不錯。”
“攻剿紅夷石,徐督留英名。織雨大石刻,奇觀來印證。百年警報臺,五一零長鳴。延平郡王祠,兩岸共拜敬。雙忠魂石邊,太師太傅眠。身臨嘉興寨,思慕成功兵。”一首閩南語版的《登鴻山》吸引了青年們的關注。這是思明區文物宣導團成員李旭鳴改編的。
沿途,李旭鳴和其他成員擔任講解員,為兩岸青年提供普通話、閩南語、英語、日語講解,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鴻山公園里的鄭成功遺址。
“挺累的,不過很有意義。”來自臺中市清水小學的危芯萍和同伴們一路了解了不少鄭成功的遺跡。11歲的她說,沒有體驗過這樣的活動,機會很難得。
祭祀之后,禮生們將點心分享給參與活動的社區民眾。周芷茹說,此舉是為了結合古代“鹿鳴宴”的精神,鼓勵年輕人努力學習向上;取“鄉飲酒禮”的做法,是為了提倡尊長敬老、以勵孝悌的倫理價值。
【預告】
來新領薈
逛臺青文創市集
本屆鄭成功文化節從22日持續至24日。今天,市民還可以到新領薈廣場參加臺青文創市集。
據悉,本次市集由兩岸文創及手藝人、在廈創業的臺灣青年、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的創業團隊共同參與。
實地走訪
追尋鄭成功印記
今天,主辦方還將安排“聆聽歷史文脈尋根兩岸印記”活動。思明區文物尋根志愿宣導團將開辟“開元印記”和“植物園印記”兩條文物尋根路線,讓兩岸活動參與者共同感受感受廈門老城印記,追尋鄭成功文化史跡。感興趣的市民可以一起來參加。
1、“開元印記”路線:今天下午三點于華僑酒店或白鷺賓館集合。
2、“植物園印記”路線:今天下午三點于廈門園林植物園大門口集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