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左一)與同事正在對案情進行研判。
歸工作坊成員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東南網6月2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鄧婕 陳娟)毒品之害,有目共睹。輕則毀滅一個人和一個家庭,重則影響一代人的成長以及一個民族的興亡。
毒品一日不絕,禁毒一日不止。“堅決打贏新時代禁毒人民戰爭”,在廈門市思明區絕非只是口號,更是來自全社會的共識與行動。
思明區是廈門的老城區、中心城區,禁毒工作任務雖重,禁毒成績卻十分亮眼,有幾個數據為證:2017年全區共破獲各類毒品案件234起,“颶風肅毒2017”會戰綜合戰果在全省40個重點縣排名第九、全市排名第一。
這樣一份漂亮的成績單背后,是思明區筑起的禁毒鋼鐵長城——堅持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共同參與,不斷加強組織保障、強化禁毒隊伍建設、全覆蓋立體宣傳、做好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工作、真情幫扶管理……
如此,有效遏制了毒品問題蔓延,推動思明區和諧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開創了新時代禁毒格局。
“拔蘿卜帶出泥巴”
“我們要感謝李警官,現在抓得很及時,如果放縱他再涉毒,以后他的事業就全毀了。”涉毒音樂人樂航(化名)的父母真心地說道。
時間回到今年3月,梧村派出所民警李凡抓獲吸毒嫌疑人何某,在之后的審查中,李凡發現何某所交往的朋友多為喜歡嘻哈音樂的年輕人,他們之間談得最多的話題居然是大麻。
“蘿卜拔出的同時,一定會帶出泥。”李凡說。由此,他對何某涉毒案件進行研判,主動開辟案線,循線深挖毒源,擴大了緝毒戰果,提高了肅毒質量——涉毒人員不僅有在冊的“老毒蟲”,還涵蓋了樂航這樣的音樂人、舞蹈培訓老師等年輕群體。
李凡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是呈幾何狀的。如果僅僅就案辦案,只能讓禁毒工作停留在表面,我們要想方設法從個案中‘揪線頭’,‘挖一串’,最大限度地發現查處吸毒人員。”
目前,梧村派出所在冊吸毒人員共計300多名,在“颶風肅毒”行動伊始,梧村所改變以往傳統緝毒工作思路,著重將查緝販賣、吸食冰毒、大麻等新型毒品犯罪作為主攻方向,輔以對在冊吸毒人員的嚴加管控。
線索,是緝毒的第一關鍵點,梧村派出所開通三條渠道,分別由不同的警種廣泛獲取。“既要當偵查員,也要當研判員”,在所領導的指導下,梧村派出所在颶風肅毒行動中形成了以吸找吸、以吸找販、以販找吸,全力拓展線索滾雪球的良性氛圍。同時,為確保不遺漏一條線索,所隊領導、探組負責人和情報專員每日一碰頭進行梳理匯總,各探組之間實行指標均分,但線索共享、警力AB組搭配,杜絕了因“就案辦案”造成的戰果流失。
據悉,今年上半年,梧村派出所共破獲毒品案件19起,抓獲涉毒人員79人,為全面完成“颶風肅毒”階段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爭當禁毒小衛士
五彩的顏色配以生動的漫畫,毒品常見圈套類型讓孩子們一目了然,入腦入心;一旁的禁毒宣傳片滾動播放,使孩子們對毒品有更具體深刻的了解;真實案例圖片展示,促使孩子們增強了拒毒意識……
坐落在觀音山音樂學校的毒品預防教育基地,是首個區級毒品預防教育基地。這里設置前言、領導人關懷、毒品史話、毒品種類、毒品危害、鐵拳禁毒、互動交流區七大板塊,并配有投影儀用于播放各類禁毒宣傳片,極具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和教育性。
自開館以來,已有5000多人參觀學習,對于增強廣大青少年識毒、防毒、拒毒意識,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除觀音山音樂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基地外,思明區還有湖濱中學、第十一中學、廈門市公園小學等7所學校獲得市、區級“毒品預防教育示范校”稱號。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向毒品說不”,思明區從青少年抓起。
在本月11日,響亮而堅定的宣誓聲在鷺江新城小學操場上傳出——思明區嘉蓮街道辦事處攜手嘉蓮派出所、嘉蓮司法所在此開展禁毒宣傳進校園系列活動。
活動現場,五年四班的鄭同學在“禁毒宣傳進校園”的簽名墻上一筆一畫認真寫下自己的名字,他說:“今天我很有收獲。我們青少年不僅要當好禁毒‘小衛士’,自覺遠離毒品,同時也要做一名禁毒‘宣傳員’,把禁毒知識帶回家,讓爸爸媽媽一起學習。”
今年是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工程的收官沖刺年,思明區教育局在小學五年級至高中二年級普遍開設毒品預防教育課程,并確保每學年安排2課時,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做到教學計劃、大綱、師資、課時、教材“五落實”。
青少年禁毒絕不是學校一方的事,在思明區,學校與社區、家長長期建立密切聯系,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告家長書等多種渠道,宣傳毒品預防知識,關注學生毒品預防教育。
打通回歸社會的“任督二脈”
查看排班表、檢查垃圾分類情況、督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每天清晨7點,都可以看到李幼蘭(化名)忙碌的身影,“我是一名垃圾分類督導員,我要為我的工作負責”。
這樣鏗鏘有力的誓言,誰能想到曾經李幼蘭是一名戒毒人員?
2013年,思明區廈港街道“回歸工作坊”成立,工作坊結合購買服務,通過集動態管控、戒毒治療、心理矯正、幫扶救助、就業指導、宣傳教育等“六位一體”功能的戒毒康復新模式,教育挽救了大量吸毒人員。
李幼蘭是在2015年走近“回歸工作坊”的。那時剛從強戒所出來的她無所事事,不知道如何才能重拾信心走向社會,面對工作坊提供的垃圾督導員崗位,李幼蘭又擔心有人議論排擠自己。
“沒有工作,人就空虛,很容易走上復吸的道路。”廈港街道綜治辦禁毒專干陳黎明說。為此,工作坊聘請的專業心理社工對李幼蘭進行了一個月的心理輔導,“回歸的路不平坦,但走下去,就能春暖花開”,幾次“對癥下藥”后,李幼蘭回歸社會的“任督二脈”被打通。
如今,李幼蘭已經是沙坡尾社區垃圾分類督導組的小組長,每個月可以拿到工資2000元,充實的生活讓她面色紅潤,找回價值。李幼蘭還主動請纓,到垃圾車無法進入的窄巷宣傳垃圾分類知識,防止居民隨手丟垃圾。
對于李幼蘭他們來說,“回歸工作坊”就像是心靈的港灣。在這里,不僅可以獲得就業技能培訓、心理咨詢等幫扶,廈港街道還從財政資金中列入預算,對幫教對象在工作坊內制成的手工制品,以“以物代幣、成倍回饋”的勞動計酬模式每月結算,并設立愛心墻和愛心卡,解決他們生活用品需求。
可貴的是,“回歸工作坊”并不是一個靜態的設置,由街道禁毒專干、社區民警、社區禁毒專委組成的工作小組就像工作坊的“觸角”,把精確服務和幫扶帶到每個康復人員中。
線上,值班、接茬、建檔、尿檢等四大制度實現對吸毒人員的動態管控;線下,工作小組對戒毒人員進行入戶走訪,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或殘疾的戒毒人員家庭給予慰問。
五年來,“回歸工作坊”運行成效顯著。截至今年5月,社區戒毒康復執行率100%,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復吸率6.83%,符合就業的阿片類吸毒人員152人,已就業137人,就業安置率90.13%,累計支出慰問經費80余萬元,發放積分補貼10萬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