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筼筜湖是思明區打好水環境治理攻堅戰的最佳寫照。
溪頭下從名不見經傳的海邊村莊蝶變成“最美婚紗攝影村”。
思明區垃圾分類工作成為“廈門樣本”中的樣板。
曾經污染嚴重的龍山工業園區變身為思明區文化創意產業的搖籃。
思明區處處綠意盎然。圖為筼筜書院附近。(記者 張奇輝攝)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吳曉菁 吳燕如 通訊員 夏思萱 圖/記者王協云(除署名外))夏日的傍晚,暑熱漸漸消退。家住上李社區鷺悅豪庭的居民嚴興民習慣性地走出家門,在環島路沿線散步。走在舒適的步道上,頭頂著蔚藍的天空,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看著周邊四季常青的花木吐露著芬芳,這位70歲的老廈門對自己生活的環境十分滿意,“很愜意,是宜居的好地方。”
藍天碧水,越來越美好的生態環境,這不僅是居民群眾的真實感受,更有實在的數據和沉甸甸的榮譽來佐證:2017年思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18%,連續三年排在全市六區首位;垃圾分類作為全市試點,成為“廈門樣本”中的樣板;綠色出行全區動員,空中自行車道獲評中國人居環境獎范例獎;2017年思明區公眾對環境質量滿意度居全市六區首位。
高顏值的生態環境已成為思明區的新名片。就在這周,思明區順利通過省考核驗收組關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評估與考核驗收,并按程序上報國家生態環境部審批。
通過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省考”,意味著思明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6個方面、38項建設指標達到考核要求。”考核組認為,思明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組織有力、措施到位、工作扎實、成效顯著,建議思明區加快生態文明體制與保障機制創新步伐,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成果,總結提升可復制可推廣的城市生態文明經驗模式,不斷提升區域生態文明水平。
那么,思明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究竟是怎么做的?大家羨慕的“思明藍”背后又有著什么樣的努力?今天,本報試圖從人居環境、生活方式、產業調整等三方面來尋找“思明藍”的“生態密碼”。
密碼1
人居環境
呵護“思明藍”治理水環境
霧炮車灑水降塵、環衛保潔隊清洗、環衛車路面清掃……每天,當市民看到這些熟悉的畫面時,一個名叫“思明藍”的微信工作群里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直播”中。
這背后,是思明區各部門齊心協力的一場365天的藍天保衛戰。對空氣質量進行預測預警、實時調度空氣質量提升工作,“思明藍”微信群齊聚環保、建設、市政、執法等相關部門100多位工作人員。一旦空氣質量指標有變化,相應的應急預案立即啟動,大家分頭行動。
最近的一場藍天保衛戰,是在6月30日。當天中午12點多,思明區環保局發布一條“輕微污染天氣三級響應(控塵)”的消息后,一場針對性的行動立即展開:出動霧炮車實施噴霧降塵,每2小時出動一次;組織轄區環衛保潔隊伍啟動清洗和灑水作業……
地處中心城區,廈門市的三個空氣質量國控站點有兩個在思明。思明區空氣質量的好壞,對全市空氣質量影響至關重要。一直以來,思明區把治理空氣污染、提升空氣質量作為一個綜合工程來抓,打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清潔空氣行動的“組合拳”。
開展企業VOCs(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林德叉車和星德寶汽車的VOCs治理成功案例被列為標桿在全省推廣;在加州、中華城、SM二期等大型餐飲場所,率先全市開展油煙在線監控工作,實時監控餐廳油煙污染是否超標……
當我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在朋友圈自豪曬著“思明藍”時,正是思明區打好藍天保衛戰的生動注腳。2017年思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18%,連續三年排在全市六區首位,有力地支持了“廈門藍”。
“小白鷺頭頂上有兩根細長的羽毛,好像高高翹起的兩根小辮子,調皮又可愛……這些可愛的小精靈,讓我感覺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家住建業路的吳哲宣小朋友在自家陽臺就能看到筼筜湖,近在咫尺的美景讓他無限向往,細心的他用手中的筆寫下了《筼筜湖白鷺》的作文,表達了自己對筼筜湖的喜愛。
如此打動人心的兒童文章,是思明區打好水環境治理攻堅戰的最佳寫照。2.6平方公里的環湖面積,紅樹林面積達2.5萬平方米,小游園和白鷺島上成群的白鷺在這里詩意地棲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畫面無數次被人們定格在鏡頭里。
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思明區在科學開展筼筜湖水環境生態修復的同時,轄區內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接近100%;近岸海域水質改善明顯,上李水庫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100%。
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設,思明區同樣不遺余力。每個周末,廈門城區的“綠肺”東坪山和萬石植物園,總會迎來一撥又一撥的市民,在天然氧吧的綠道上放松休閑。
思明區將東坪山-萬石植物園生態保護建設納入思明區為民辦實事項目,提升市政道路、改造排污管網、美化房前屋后,保護生態環境,提升整體景觀,讓人們實實在在感受到幸福是具體的。
密碼2
生活方式
踐行垃圾分類暢享綠色生活
“媽媽,我們第一天垃圾分類打卡成功啦。”4日上午,前埔北區一里西地段小區,5歲的姚沐言睜大眼看著垃圾分類督導員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卡上蓋了點贊章后,興奮地向媽媽許艷喊道。
這一天,一場覆蓋12萬名學生的思明區中小學、幼兒園垃圾分類“家校社聯動”暑期實踐活動正式啟動。比拼的,不僅是積極性,更是垃圾分類準確率。
許艷對此深有感觸:“兒子為了獲得點贊章,而不是加油章,平時都會認真糾正大人垃圾分類時是否混裝。相信通過暑期實踐,將給思明區的垃圾分類帶來驚喜。”
漫步思明,無論是在居住小區、街頭巷尾,還是商場公園,自覺踐行垃圾分類已蔚然成風,成為全民踐行綠色生活的生動實踐。
去年3月,思明區啟動垃圾分類工作后,轄內908個生活小區,40個農貿市場以及區直機關、學校等區域已經全部推行垃圾分類,全區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100%、參與率達到80%以上。截至目前,思明區每天垃圾減量約為300噸,人均垃圾量實現零增長,垃圾分類工作成為“廈門樣本”中的樣板。
鏡頭切換到官任國際社區,充滿國際范的社區,還有一道別樣的生態風景線。
玉米、絲瓜、紫蘇、空心菜、地瓜葉……位于居委會頂樓陽臺的廈門首個國際環保教育基地“瑞園”,這個仲夏又迎來大豐收。管理員伍證霖眼中充滿喜悅:“認養的家庭又可以滿載而歸,感受生態生活方式帶來的滿滿獲得感。”
80多平方米的菜園并不大,卻同時有11個家庭認養菜地。每半年,認養的家庭會輪換,滿足更多家庭參與生態環保生活的需求。
“居民還會帶著廚余垃圾過來,參與制成有機肥,再用來養蔬果。”通過“瑞園”這一共建綠色社區的平臺,生態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這里,還會不定期開展各種分享會,大家品著自己種的蔬果,一邊交流環保知識,甚是愜意。
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綠色社區活力迸發。身兼官任國際社區的境外主任助理和廈門環保志愿者聯盟秘書長的伍證霖說:“社區還準備建一個環保宣傳驛站,在垃圾回收再造方面再突破,讓垃圾減量化效果更加明顯。”
在“少開一天車·呵護廈門藍”“文明騎行·共享美好生活”等各種主題活動中,踐行綠色出行;在持續開展的“全民動手潔凈家園”行動中,呵護美麗家園;在各個社區,環保書院、環保講座、綠色陽臺等活動輪番上演……
思明人的生活充滿無限“綠意”,更綠色、更環保的生活成為引領新時代生活的新風尚。
密碼3
產業調整
升級發展模式
創新生態經濟
沐浴在夏天清爽的海風中,從各地慕名而來的一對對新人來到溪頭下,感受這里無處不在的浪漫和舒適,定格下一個個甜蜜的鏡頭……從名不見經傳的海邊村莊蝶變成人們心中的“最美婚紗攝影村”,在思明,一場產業的生態調整讓溪頭下創造了顏值經濟的動人故事。
岳紅春,溪頭下“花邸”咖啡館和民宿的創始人,也是見證者。一見面,她就和記者分享一個好消息,“作為民宿的用餐配套服務,去年12月咖啡館營業后,民宿的入住率提升了10%。”
早在2011年,岳紅春便和溪頭下結緣,在溪頭下開起了一個品牌民宿。“當時市政配套設施很差,但是這里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深深吸引著我,我相信一定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七年之癢”已過,岳紅春笑著說:“我的事業迎來了升級版。”擔任溪頭下民宿協會會長的她格外感慨,“要為政府的高明決策點贊,讓溪頭下煥發生機活力。”
島內離海最近的古樸村莊,擁有大片的陽光海岸和金色沙灘,地形居高臨下,是觀海的最佳景點——立足溪頭下自然村“生態美”的特質,思明區順勢引導打造“浪漫婚紗村”特色小鎮,大力推進村容村貌有機更新。
在政策引導下,面積僅0.13平方公里的溪頭下入駐近20家婚紗攝影機構,每年拍攝近3萬對新人,與婚紗攝影相關的民宿、咖啡廳、酒吧等休閑旅游產業鏈產值高達3億元。
距離溪頭下數公里的曾厝垵,用高人氣書寫著“中國最文藝休閑漁村”的魅力,這是思明區城中村轉型升級的又一生動范本,以文創產業為特色的商品經濟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游客,推動了環島路旅游休閑經濟產業帶的加速形成,居民的收入比三年前翻了近10倍。
曾經污染嚴重的龍山工業園區,20余幢廠房經過改造提升,搖身一變成為思明區文化創意產業的搖籃,文化產業、時尚設計、工業設計、環保等產業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氛圍十分火熱。
入駐企業590多家,文創業者4000余人,園區累計產值百億,數據生動詮釋了這里驚人的經濟活力。今年5月剛獲得“國家級臺灣青年創業就業示范基地”稱號。
升級發展模式,創新生態經濟。多年來,思明全力推進綠色發展,確立了以“高端、新興、特色”產業為六輪驅動的“1+6”發展路徑,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優化的良性互動。
在這樣的模式下,思明的生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2017年思明區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21.86億元,財政總收入224億元,繼續保持全省第一,用全市不到5%的土地,創造了全市30%的GDP、近20%的財政總收入,其中軟件信息業稅收增量貢獻率達57%,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87.9%,高素質的綠色經濟已成為思明區的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