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隊長陳力康(左二)和中隊民警在討論案情。
廈門晚報訊 (文/圖記者 朱俊博 通訊員劉祎暾)兩名竊賊作案前很謹慎,但得手后卻露出了馬腳,前者露出大肚腩,后者露出文身。集美公安分局刑偵大隊盜竊犯罪偵查中隊的民警翻開前科人員的“舊賬本”,一比對后,就將這兩人給識別出來。
近日,記者從集美警方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集美轄區內入室盜竊類警情較去年同期下降62.3%,破案率卻上升了35.2%,這其中就有該中隊民警的一份功勞。
案例1
戴著安全帽來偷車,肚腩卻把自己暴露
今年三四月間,在集美后溪和灌口兩地,連續發生多起車輛被撬、砸車窗盜竊車內財物的案件,發案地都在國道324線沿線,嫌疑人的作案手段都一樣――能撬就撬,撬不開就用彈弓打破車窗。
盜竊犯罪偵查中隊隨即介入,中隊長黃旺君帶民警到現場勘查時發現,嫌疑人是同一人。“穿著淺藍色外套,騎著一輛摩托車,還戴著一頂紅色安全帽。”他說,雖然嫌疑人的身高只有1.7米左右,但體重卻有170多斤,大腹便便非常明顯。
“能用技術手段撬開車窗的,我們馬上懷疑是有前科的人員。”黃旺君說,對著嫌疑人的圖像資料,中隊5名隊員都開動腦筋,回憶近年來被抓過的前科人員中,是否有人使用類似的作案手法。
很快,他們排查出嫌疑人就是古某。民警說,當年古某也是在集美轄區撬砸車窗盜竊被抓,中隊好幾個民警輪番參與審訊,對他的大肚腩非常有印象。
4月19日,古某在位于灌口的住處落網。被抓獲時,他還一度狡辯,直到民警在他作案時使用的摩托車內發現香煙、茶葉等贓物,他才低頭認罪。
案例2
作案后露出文身,一下被民警認出
在今年五月份,杏林和灌口發生了多起入室盜竊案件。其中一起案件中,民警發現了嫌疑人的作案細節――先上到隔壁在建樓房,爬出窗外,用腳手架作為落腳點,再用液壓剪剪斷隔壁樓棟住處的防盜網,最后入室作案。民警說,這起案件發生在下午兩點多,嫌疑人作案時的膽大讓他們很意外。
民警研判后發現,嫌疑人有兩個人,一人作案一人望風。在其中一處案發現場,作案的這名嫌疑人得手后逃離現場時,把上衣脫了,露出了上臂的文身,再加上他短寸的發型,以及走路大搖大擺的架勢,非常有辨識度。
“我們拿著他的圖像資料,又一起分析辨認。”副中隊長陳力康說,尤其是嫌疑人身上的文身,一下就喚起了大家的記憶,這是此前被中隊抓過的嫌疑人蹇某。根據這一信息,民警們又研判出他的同伙是胡某。6月15日,蹇某和胡某被警方陸續抓獲并刑拘。
數據
發案大幅下降 破案率卻上升
今年上半年,集美轄區內的入室盜竊類案件與去年同期相比,發案下降62.3%,破案率上升35.2%。
上半年盜竊犯罪偵查中隊共破獲各類違法犯罪案件72起,抓獲各類嫌疑人40人,其中入室盜竊嫌疑人就達到31人,同比去年上升47.6%。
特寫
集美公安分局刑偵大隊盜竊犯罪偵查中隊
五人都身經百戰一同練就“鷹眼”
“別看我們中隊才五個人,但都是老偵查員,在辦案方面都是經驗豐富。”中隊長黃旺君告訴記者,中隊里的老民警王承龍今年已經56歲了,身經百戰,審訊經驗非常豐富;最年輕的民警陳力康今年31歲,也是長期在一線沖鋒陷陣。此外,指導員桂勝林和骨干辦案力量連小培,都正值壯年,在辦案方面都是一把好手。而他作為中隊長,主要負責案情研判,但也經常身先士卒。
全隊參與審訊嫌疑人 記錄特征形成“賬本”
黃旺君說,中隊有一個好習慣,一有發案就全員戰斗。抓到嫌疑人之后,五名隊員輪番參與審訊,“從前期研判到后期審訊,直到把嫌疑人移交給檢察機關,在此期間要歷經很久,我們五個人都去審訊,和嫌疑人接觸多次后,對他的體貌特征甚至行為習慣都了如指掌,將他印刻在腦海里了。”
黃旺君說,會使用技術手段盜竊的往往都是慣偷,所以,一接到類似作案手段的警情后,他們心中都有一個粗略的嫌疑人名單。“如果是前科人員作案,我們會記得是誰用過這些手法作案,再到現場調出圖像資料,全中隊組織識別,很快就知道嫌疑人的身份了。”上一任中隊長薛寶強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辦案,曾獲得“鷹眼神探”的美譽。
善于觀察和留意人員特征
外出辦事途中發現小偷
如今,“管中窺豹”是中隊民警們的拿手絕活,尤其是在對前科人員的識別上,后者很難逃過他們的“鷹眼”。
“他們識別嫌疑人的特征,把握得很準確。”集美分局刑偵大隊領導說,細到一顆痣或者是走路姿態的不同,中隊民警都會留意并記錄下來,以備后續辦案的需要。
不僅是在工作中,就連在生活中,中隊民警們都養成了這種善于觀察和留意人員特征的習慣。有一次,黃旺君外出辦事,路過集美萬達時看到兩個年輕人,看似在逛街,眼睛卻一直盯著路邊的摩托車和電動車。黃旺君意識到,這兩人很可能是小偷,但他急著辦事又無法伏擊,只好通知集美派出所民警前來調查。沒過多久,派出所民警就反饋,兩名男子偷到一輛電動車后,就被民警伏擊抓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