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林利萍/文) 正值盛夏,高溫難耐,人們喜歡去海邊游玩,或到海里暢游一番。
近日,網傳一種劇毒的僧帽水母出現在海灘,有人好奇地摸了一下差點喪命。
那么,廈門海域是否會出現此類劇毒水母?還有哪些“不可褻玩”的有毒海洋生物,值得注意?
別擔心廈門海域尚未發現僧帽水母
見過僧帽水母的網友“愛思叉兒外”形容,僧帽水母的外形“鼓鼓的像餃子,有點粘,會動會變形”。
據了解,僧帽水母有時被沖到沙灘上,美麗的外表具有極大的欺騙性,像普通的藍色氣球,很容易吸引人嘗試觸摸。
網傳僧帽水母分泌的毒素非常殘暴,成千上萬刺細胞所積累的毒素烈度,不輸于世界上任何的毒蛇!任何被蜇傷者的身上,都會出現恐怖的傷痕。傷者除了遭受劇痛之外,還會出現頭暈、惡心,血壓驟降,呼吸困難,神志逐漸喪失,最后休克死亡。
僧帽水母真的那么恐怖嗎?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鄭連明副教授說,市民到廈門的海邊游玩不用擔心遇上僧帽水母,因為這種水母是暖水性種類,在大陸近海多分布于南海。廈門海域目前并未發現僧帽水母,大家不要過分緊張和恐慌。
鄭連明副教授介紹,大部分水母有毒,水母的觸手和口腕上有大量刺細胞,內含毒液,成分主要是類蛋白、多肽和多種有毒的酶類。當人體接觸水母觸手時,刺細胞可刺入皮膚,引起皮疹、紅腫等癥狀,尤其是箱形水母,毒性大,嚴重者可致死亡。
要小心這些有毒水母不要直接接觸
水母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靈動美麗。廈門靠海,水母也多有分布。
炎熱的夏天里,當我們在海邊弄潮游泳時,有時會突然感到身體的前胸、后背或四肢一陣刺痛,有如被皮鞭抽打的感覺,準又是水母作怪在刺人了。據介紹,廈門海域里的水母有沙海蜇、白色霞水母、海月水母等大型水母,也有球型側腕水母、蝶水母、細頸和平水母、瑪拉水母等小型水母。
許多水母都能發光,細長的觸手向四周伸展開來,跟著一起漂動,色彩和游泳姿態美麗極了。但人們不要因為它們的美麗而忽視了防范。
鄭連明副教授提醒:不要用手或身體其他部位直接接觸水母,尤其是體質敏感者和小孩。
如果不慎被蜇到,在沒有可用工具的情況下,可用手指指甲尖直接將水母觸須剝離皮膚(最好用鑷子);再用海水應急沖洗,千萬不要用淡水或酒精沖洗;之后用類似卡片物,沿著手臂固定方向將刺細胞刮除做應急處理;最好及時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治療。
沙海蜇:成體傘徑25~60厘米,最大近1米。
白色霞水母:傘部扁平呈圓盤狀,傘徑20-30厘米,大型個體超過50厘米。
海月水母:呈傘狀的膜及連于底部的觸手,一般闊25-49厘米,有4條明顯的馬蹄狀生殖腺。
球型側腕水母:圓形,并且生有兩根細長的觸手,可深入水中撈取食物。受到驚擾(如被觸摸或被搖晃)時,它們還會發出亮光,在幾米遠的地方就能看到。側腕水母生活在海水中靠近水面的地方,因而常被海水沖到岸邊。
還有哪些海洋生物有毒???獗硐窕ǘ渖砩嫌卸敬?/strong>
除了水母,在廈門海域還有一種外表像植物其實是動物的生物——???/p>
當退潮后,在礁石上或許可以見到它們,若遇見也要小心,別去“招惹”它們,否則可能會被刺傷。
雖然??瓷先ズ芟窕ǘ?,但其實是捕食性動物。這種無脊椎動物沒有骨骼,錨靠在海底固定的物體上,如巖石和珊瑚,它們可以很緩慢地移動。
??[藏著無數刺細胞,刺細胞中的刺絲囊含有帶倒刺的刺絲。一旦碰到它,這些刺絲會立即刺向對手,并注入“??舅亍薄?/p>
海鰓形狀像鵝毛觸手會放毒
海鰓和水母一樣,也有著誘人的美麗外表,形狀像鵝毛,淡紅或紅紫色。海鰓不僅顏色美麗,很多種類還會在受到刺激時發光。
海鰓是生長于潮汕及福建一帶沿海的淺海生物,學名叫中華棘海鰓。平時,它像一根羽毛筆插在海底的泥面上,非常漂亮。也因此,有些地方稱其為海掃帚或海筆。它的個頭不大,主要棲息在中潮區以下的軟泥底質,少數在泥沙或純沙底,棲息時一頭扎入泥沙,一頭露出。
海鰓身上那些形似吸盤的觸手會像傘一樣伸開。海鰓觸手上有刺細胞,會釋放毒物麻醉浮游生物,雖然對人體沒有劇毒,但還是不吃為宜。
2017年,市民陳先生曾在翔安區新店鎮劉五店海邊撿到過海鰓。
海膽刺具有倒鉤可使人中毒
海膽是海洋里一種古老的生物,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部分海膽刺上帶有毒素,廈門海域也有海膽。
海膽主要特征為體呈球形、盤形或心臟形,無腕。殼上長著許多刺棘,大部分刺具有倒鉤,可增加機械性損傷,刺內的毒素可使人中毒。在刺之間的硬殼上長著蒂狀物,具有毒腺。在繁殖季節大多數海膽生殖腺可產生毒素,從而還可引起食入性中毒。
值得注意的是,海膽一旦刺進皮膚,毒汁就會注入人體,細刺也就斷在皮肉中,使皮膚局部紅腫疼痛。被海膽刺傷后若出現中毒癥狀如頭暈頭痛、心悸、血壓下降、呼吸困難,要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