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城事 > 正文

集美后溪村村民組建陣頭隊傳播城隍文化 促進兩岸交流

2018-08-15 08:00:17宗琴崔易?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13歲少年帶頭

全家上陣齊參與

每逢廟會慶典或迎接海內外鄉親,他們身穿兩米多高的神將外套,抬腳踏步,邊走邊舞,攆神轎,演繹著傳統的閩南表演。這就是著名的霞城義工隊里的陣頭隊。

霞城義工隊分為陣頭隊和義工女隊,男的攆神轎、舞神將,女的當義工、打軍鼓,總共有160多人。他們之中有企業老總,有廚師,也有電工。在城隍文化的影響下,這些人不僅被帶動起來,其他社人員也積極地參與進來。

2012年,這支隊伍初步形成。抱著要重拾傳統文化的想法,他們請來了指導老師,從定制神將裝備到表演,都手把手教學。后溪村村長周勇堅表示,隊伍里面的成員都是由村民組成,父子、兄弟、全家齊上陣的,比比皆是。

小雄今年19歲,他在團隊里負責神將表演,而他的父親林來團則主要負責抬神轎。2012年,小雄才13歲。那時的他就跟著父親一起率先加入陣頭隊。有練武基礎的小雄,比同齡孩子看上去強壯許多。

“小雄他很喜歡這些傳統文化,沒加入之前,也總是愛打游戲,睡懶覺。”林來團說,因為城隍文化改變了兒子的思想,再苦的訓練他都能堅持下來,在訓練時,他也常常邀請他的同學來參觀,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城隍文化。

不僅如此,小雄的媽媽也受家人的影響,主動加入了義工女隊,平時負責打鼓、后勤工作。

在義工隊的微信群里,大家會相互幫忙。誰因工作忙,沒空接孩子,只要說一聲,有空的人就會主動幫忙接送。每年,隊里的陳志淵、陳志堅,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都會給村里的孤寡老人包上一份紅包,而村長周勇堅更是積極地引劇團下鄉,為老人送歡樂。

學步法挑水桶

肩膀長了一層繭

吃過晚飯后,來到城隍廟門口,在紅彤彤的燈籠映照下,三五成群的年輕人聚集起來。他們肩搭肩、齊步走,穿著神將服裝,后面跟著小朋友。他們模仿大人的模樣,左右搖擺。再看那邊,敲著鼓的中年婦女,為練習增添了氣氛。而坐在大榕樹下納涼的老人觀眾,看得津津有味。

這就是霞城義工隊排練的場景之一,沒有專業的場地,隨時隨地都能練習。

在城隍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中,傳統的表演方式也在時代更迭中,逐漸消失。年輕人要想重拾城隍文化,除了老師傅的言傳身教外,苦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每周末和節假日是我們固定的訓練時間。”成員梁思木說,這個傳統從6年前陣頭隊組建之初就堅持到現在,不需要特別通知,有空的隊員都會自己過來。如果遇上下雨,大家就在曬谷場練習,即使滿身大汗,也沒人喊累。

鑼鼓聲響起來,廣場前的臺階上,村里的老人帶著孩子來看熱鬧。隊員們輪流鉆進兩米多高的神將服裝道具里,踩著高低交叉的步法,時而單人踱步,時而兩人互拜。

“每個步法都是有講究的,所以有位來自臺北的老師每年都會來傳授一些新的陣頭步法,大家有時間就不斷練習。”梁思木一邊練習,一邊與其他隊員交流心得,“從易到難,一點點積累”。

要將比自己身高高出近一倍的神將扛在肩頭,不僅需要技巧,更需要力氣。每尊神將至少80斤以上,有不少隊員是從沒干過農活的80后、90后甚至00后,根本抬不動。而年紀稍長的,面對的是400多斤實木打造的神轎。

“剛開始,我們就用扁擔挑著100多斤的桶裝水,在白虎巖來回走幾趟,鍛煉肩膀的力量。”這么多年下來,每個隊員的肩膀上都長了厚厚的一層繭。

力量練起來了,也把很多壞習慣“練”沒了。周勇堅說,隊員們每次訓練幾個小時后,體力消耗比較大,回家就洗洗睡了,戒掉了愛喝酒、熬夜的習慣,整個人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城隍文化為媒

兩岸“親戚”走得勤

今年5月份,在金門迎城隍活動中,后溪村的陣頭隊帶去了傳統表演,讓兩岸同胞連連稱贊。其實,每年陣頭隊都要去臺灣進行巡演交流,而臺灣的城隍隊伍每年也來后溪村“走走親戚”。

據介紹,霞城城隍廟始建于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周勇堅說,霞城城隍廟不僅是臺北霞海城隍廟的“祖廟”,更是臺灣其他城隍廟的“太祖廟”。

早在1821年,同安人陳金絨將城隍文化帶到臺灣,并于1859年在臺北大稻埕興建城隍廟。因懷念故鄉霞城和臨海門,因此取名“霞海”。此后,臺灣其他地方也紛紛從霞海城隍廟分爐,在當地建起城隍廟,共尊霞海城隍廟為祖廟。

如今,這段歷史不僅銘刻在城隍廟的墻上,還成為兩岸城隍文化的一段佳話。每年,在霞城城隍廟廟慶上,臺北霞海城隍廟必定會來“走親戚”。

現在,霞城城隍廟是福建省重要的對臺交流點之一,而霞城城隍廟廟會習俗也成為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